网站支持IPv6
欢迎访问赣州市党务公开网!

本市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时政要闻本市要闻

争创新时代法治建设“第一等工作”——赣州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工作综述

文章来源: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 2023-07-23 09:54

 公众安全感、公安满意度连续四年全省第一,连续七届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连续五届夺得“长安杯”……奋进中的赣州,前行的每一步都激荡着法治力量。

  法治赋能添动力,“干就赣好”谱新篇。咬定“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赣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争创新时代法治建设“第一等工作”,推动全面依法治市取得新成效,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赣州。法治,已然成为赣南大地的亮丽底色,为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撑。

  法治政府建设有新突破

  依法治市,政府先行。一份成绩单折射出赣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不懈努力——在全省率先实现不动产司法查控“不见面”办理,率先创设执行督察专员制度,率先建立企业行政检查监测点制度……

  赣州素有追求法治、践行法治的优良传统,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党领导人民深入开展红色法治建设,开启了司法行政工作的探索实践。响应时代召唤,不负人民期盼,2022年以来,赣州扎实推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朝着“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步步迈进。

  赣州在全省率先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主题宣传活动,活动关注量近50万人次;组织各县(市、区)积极开展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全面评估;1个项目入围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单项项目第二轮评估,并接受中央依法治国办集中视频评审。在第一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中,大余县、石城县入选示范地区,市本级“加快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工作体系”入选示范项目。

  以法治之力筑发展之基,赣州把“法治元素”融入政府工作全过程,把各项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将法治政府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

  今年5月1日,《赣州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施行,这是赣州出台的第11部地方性法规。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助推下,赣州成为全省较早一批获得地方立法权的设区市,坚持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手,推进科学民主立法,公布施行了《赣州市燃气管理条例》《赣州市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赣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和《赣南脐橙保护条例》立法已进入审议程序,启动《赣州市城市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和《赣州市赣江源、东江源、北江源生态保护条例》立法前期调研。一系列“量身定制”的“小切口”立法项目,书写着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大文章。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让法治建设与改革创新同频共振,赣州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进一步提升决策法治化水平。

  2022年以来,《赣州市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管理办法》《赣州市本级建设项目储备及投资决策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国有投资项目投资控制的若干规定》《赣州市领导干部插手干预工建设项目登记和备案报告制度(试行)》等先后出台,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市政府109件重大决策、重大合同(协议)、其他重要文件文稿及348个常务会议议题均经合法性审核,确保行政决策程序依法依规、高质高效;严格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合法性审查与备案制度,已备案登记县级政府、市政府部门报送的行政规范性文件93件,向省政府及市人大报送备案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24件。

  争先创优,与时俱进,赣州法治政府建设呈现协调并进、创新发展的局面,法治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

  法治为民服务展新作为

  “不到一个小时就达成了和解协议,拿到了货款,让我可以继续安心搞生产。”在南康泛家居行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调解申请人黄某对特邀调解员朱钦莲竖起了大拇指。该中心为南康家具行业提供“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次通办”的诉讼服务,创设“诉前引导—纠纷调处—司法确认—诉讼断后”全链条调处模式,已有效化解行业纠纷1053起,成为广受当地家具人信任的“法治店小二”。

  群众安居乐业,离不开法治保驾护航。赣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好法治服务组合拳,用心用情办实事、解难题,不断增强企业、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法治化营商环境”,是赣州各地创业者耳熟能详的高频词之一。发挥法治对营商环境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赣州连出硬招、实招,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让政府“阳光雨露”滋养企业“茁壮成长”。

  既有力度,又有温度。赣州落实企业“安静生产期”制度,行政执法部门入企要扫码、检查需择期;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办理新版行政执法(监督)证件2105件;1053家企业行政检查监测点遍布全市,搭建企业与执法监督部门“直通车”;持续推进“减证便民”、数字公证和信息化办证,2022年以来,全市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58万件,其中1061件采用告知承诺制办理,96件通过“全省通办”机制办理。

  宽严相济,法理相融。赣州开展营商环境领域作风不实问题专项治理,坚决纠治“小鬼难缠”“中梗阻”等突出问题,重点整治行政执法领域存在的损害营商环境的问题;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减免责“四项清单”制度,对市级374项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初步构建了“市检察院主导推进、两级检察机关一体推进、工商联联动推进”的工作机制。

  面对矛盾纠纷,为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赣州整合法治服务资源,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将大量社会矛盾调处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成立市普惠金融纠纷调解中心、市银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诉源治理”府院联系机制,在赣州经开区探索设立“政企纠纷”府院联动化解中心,安排值班律师驻点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投诉受理中心……各具特色的调解机制、平台,传递司法温暖,彰显司法关怀。

  “法治小院”“兴法铺子”“客家矛盾客家调”……赣州深化和发展“寻乌经验”,一批成效好、叫得响、受欢迎的基层治理品牌相继出炉。“寻乌经验”入选“新时代江西十大法治事件”,“寻乌县澄江镇谢屋村法治小院建设与作用发挥”的经验做法获评“江西省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

  法治社会建设上新台阶

  2023年民法典宣传月期间,一场法治文艺展演在江南宋城历史文化旅游街区热闹开展。三句半、群口词、快板……各种接地气的文艺节目,让法治好声音入耳更入心,引得在场观众阵阵掌声。

  法润人心,固本强基。赣州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在朝气蓬勃的产业园区,在美丽乡村的沃野田畴,在书声琅琅的青春校园,法治文化、法治精神的种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增添更美色彩。

  为提升全民法治素养,赣州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教育。全市累计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讲座342场次,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5596场次;组织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635次,排查化解了一批法律风险、涉企纠纷;新提任领导干部考法成“必修课”,“关键少数”学法带动全民普法;1081所中心小学及以上学校配备法治副校长1246名,经常性举办普法讲座;21万“法律明白人”骨干走村入户,当好政策法律的宣传员、法治实践的引导员。

  “哎呀嘞,制定兴国土地法,立法理念蛮靠前……”近日,在江西省红色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兴国县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一群小讲解员正用兴国山歌向游客宣传《兴国土地法》,讲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赣州用好红色资源,深入挖掘、传承与弘扬法治文化,让红色法治基因代代相传。各地打造了24个红色法治文化阵地,推行“市民公园+红色法治”“红色旅游+普法宣传”“红色教育+普法宣传”三大模式;组织开展红色法治资源普查登记,初步形成34项红色法治资源清单目录;组建红色法治研究课题组,历时半年形成的研究成果《司法行政视角下中央苏区红色法制建设探讨》获司法部、省司法厅肯定。

  今年4月19日,赣州市政府行政复议办公室揭牌成立,为申请行政复议的群众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做到集中受理、集中审理、集中决定、集中送达。目前,全市15个县(市、区)已建成和启用行政复议标准化办案场所。

  打造普惠、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赣州一直在行动。全市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市县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50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完成标准化规范化建设,6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站)获评全省示范点;5个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座席全年无休,累计为6.59万人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赣州还加强新时代律师队伍建设,建立律师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管理档案,实行“积分”考核,推动律师担起社会责任;开展“万所联万会”活动,帮助70家商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制定修订行规行约和团体标准11个。

  让公平正义主旋律奏响赣南大地。在全社会激荡的法治和弦,正深刻融入赣州百姓的点滴生活,汇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澎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