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赣州市党务公开网!

本市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导读本市要闻

泉州:“智造”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文章来源:客家新闻网        发布时间: 2016-12-09 08:30

  泉州:“智造”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客家新闻网 特派记者杨小林


  泉州,既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和东亚文化之都,又是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和制造业大市。近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和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原本以廉价劳动力资源为核心的泉州传统产业优势不再。为帮助企业摆脱困境,提升竞争力,泉州启动实施国家“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在全国率先发布《泉州制造2025》,通过出台政策、搭建平台、将“制造”变为“智造”,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百宏聚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机器换人”后的生产车间。


  变“制造”为“智造”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泉州晋江市的百宏聚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产品包装车间看到,5条全自动包装线开足马力,现场却只有几名技术人员。很难想象,就在几年前,这个车间还需要一百多个工人。

  工人的人均月工资虽然已经从十几年前的2000元,提升到如今的4500元以上,但用工荒却越来越严重,几乎所有制造企业都面临这样的困境。“特别是包装工,因为它是体力活,这个工种最难招。一个人平均一天包14吨左右,用人荒的时候,一个人甚至要包21到22吨。虽然工资高,但工人吃不消。”

  不仅是包装车间,百宏聚纤今年已经把自动化生产线延伸到上游生产车间。在这里,他们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升了品质。“我们有20条生产线,之前需要工人267人,自动化操作以后,只需要135人左右。”百宏聚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江秀明说。

  和百宏聚纤一样,泉州的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里,如今看到的更多的是机器人。通过技术革新,变“制造”为“智造”,推动生产过程智能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泉州原本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据了解,目前,泉州市已有13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参与数控一代工程,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的30%,推广应用1300台机器人,2100台3C钻攻中心机,3500台(套)数控装备,减少企业劳动用工30%,国产替代进口的装备降低成本50%,缩短产品开发周期40%,带动发展500亿元以上产值。

  智能制造成就地方新样本

  位于泉州市软件园9号楼的泉州市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是集机器人技术、智能装备技术研发、信息咨询及科技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研发机构,主要面向泉州传统产业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他们主要针对的是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简单的说就是“机器换人”。 百宏聚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的机器人就是由他们提供。据了解,像这样的项目,在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里还有很多。

  研究院和企业合作,引入工业机器人,打造全套智能化方案,这正是泉州从供给侧端进行的产业改革。目前,泉州全市共培育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7家,建设省级智能制造重点项目64个,数量均居全省首位。

  其实,早在2013年11月,泉州便在福建省率先启动实施国家“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同年,中国工程院以泉州作为“中国制造2025”首个地方试点,于2015年编制了《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就本土制造产业的智能制造、提升质量与品牌、服务型制造等三大转型路线图做出10年布局。

  “泉州作为试点地区的典型意义,在于它集聚了大量关系民生的消费品产业。”全国“数控一代”工程专家组组长、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邵新宇说,如今泉州在智能化改造和产业转型的方向日渐清晰,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为全国提供了更多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