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赣州市党务公开网!

本市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导读本市要闻

新年走基层】于都红峰村安置房里笑声朗

文章来源:客家新闻网         发布时间: 2017-01-15 08:32

  【新年走基层】于都红峰村安置房里笑声朗

  客家新闻网 钟小明 记者陈洪明


  “住了大半辈子的土坯房,没想到能住进这么好的新房。”“走了大半辈子的泥巴路,现在出门就是水泥路。”……隆冬时节,于都县贡江镇红峰村困难群众集中安置房里,暖意融融,三三两两的老人聚在一起,不时传出阵阵笑声。

红峰村的感恩楼。


  春节临近,记者从于都县城出发,在火车站旁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水泥路驱车约8公里,便来到了红峰村村委会。对面,一座黄色外墙、红瓦屋顶的三层楼房上,“感恩楼”三个大字格外耀眼。

  在感恩楼安置小区,提起以前的居住环境,76岁的五保户曾纪英仍心有余悸:“阴暗潮湿,外头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整晚都不敢睡觉,生怕出意外。”

  曾纪英与患有轻度弱智的儿子曾新华相依为命,一直住在祖辈传下来的土坯房里。因为年纪大,体力弱,曾纪英一家经济非常困难,建新房几乎不可能。

  如今,在村里的安排下,曾纪英不仅搬进了水电齐全、宽敞明亮的感恩楼,还有了一份卫生清扫的工作。“以前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低保金,现在好了,村里为我安排了工作,每月有1000多元工资。”曾新华很是开心。

  说起感恩楼安置小区,随行的红峰村党支部书记刘良华满脸笑容。他告诉记者,这个安置小区,是于都县政府办在挂点帮扶红峰村后,为解决像曾纪英那样的困难对象的居住问题量身打造的,占地面积2.4亩,总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投资81.9万元,共建设安置房10套,并配有医疗站、阅览室和居家养老中心等场所,村里困难对象不需要花一分钱,就可以拎包入住。

  房屋盖好了,如何让这些困难对象住得下,稳得住?这是扶贫干部和村里最为关心的问题。

  为解决搬迁户的后顾之忧,该县从产业扶贫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在感恩楼装起了30千瓦光伏发电板,产生的效益除去成本后,全部用于困难对象的日常生活开支及村公益事业建设。同时,该村还对有劳动力并有意愿的困难对象安排就业,主要在村里从事相对简单的公益性岗位,力求最大程度帮他们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目前,红峰村共有9户像曾纪英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及1户优抚对象搬进安置房。

  “有了党的好政策,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在宽敞明亮的的新房里,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