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寄哀思。在清明节到来之际,为树立文明祭扫、绿色祭扫的良好新风尚,我市各地组织开展了绿色祭扫、严防山火宣传活动,市民纷纷选择鲜花祭扫、网络祭奠等文明、绿色祭祀方式,清明文明祭扫蔚然成风。
4月3日,赣县区革命烈士纪念馆内,退役军人、消防员等向革命烈士敬献鲜花。清明节到来之际,赣县区社会各界人士通过敬献鲜花、集体默哀、参观革命烈士事迹陈列等形式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薛顺鑫 摄
倡导文明祭扫
清明节期间,章贡区大力推行“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互联网+殡葬服务”等低碳文明祭扫活动,并发出倡议书,引导居民以更环保、安全的方式寄托哀思,推动移风易俗落地生根。4月3日上午,在水西镇窑下村公墓区,志愿者将村民送来的纸钱装入统一回收箱,引导他们用鲜花替代传统祭祀方式,寄托对亲人的思念。在墓区显眼位置,均有文明祭祀相关宣传语,喇叭也循环播放着文明祭扫倡议。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用鲜花代替纸钱表达哀思。
清明节前,会昌县林业局联合文武坝镇政府在晨光村第四桥路口开展“无人机+鲜花换祭品”活动。工作人员在现场设置了“鲜花换祭品”服务点,准备了大量的鲜菊花和文明祭祀倡议书、森林防火宣传册,积极引导、鼓励市民用鲜花替代纸钱和香蜡,以更环保的方式缅怀先人。同时,还通过无人机喊话形式,提醒群众绿色祭扫,谨防山火。据统计,本次活动共发放鲜花2万余束、防火宣传册等6000余份。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提倡文明祭扫,还增强了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
4月3日,宁都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促进中心,组织革命烈士亲属代表、退役军人代表、学生代表、志愿者等180余人,在宁都县革命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扫活动。现场,全体人员奏唱国歌后,向革命烈士默哀献花。温雪娇 胡秀宁 摄
植树献花思故人,文明祭祀树新风。连日来,宁都县各乡镇和城市社区组织志愿者开展清明节文明祭祀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在宁都县大山背生态陵园入口处,放满鲜花、拉着横幅的服务台十分引人注目,工作人员无偿为前来祭扫的市民提供鲜花和树苗,以置换其手中的鞭炮、香烛和纸钱等祭祀用品。工作人员还提前准备了干净的水桶、抹布等免费提供给祭扫民众擦拭墓碑使用。“我们今天用鲜花和树苗代替鞭炮和香烛,文明祭祀的同时还能为墓区增添绿色,是一种祭奠逝者、缅怀先人的好方式,很有意义,应该多多推广。”前来祭祀的陈女士领到工作人员赠送的鲜花和树苗后说。
随着清明祭扫高峰的到来,全南县在公墓区及进山要道设立172处文明劝导点,开展鲜花换火种活动。城厢镇各村循环播放文明祭祀的音频,并组织志愿者发放文明祭祀倡议书,浓厚宣传氛围。同时,在各村设置劝导点,积极劝导进山的群众,将所携带的冥币、鞭炮等传统祭祀用品兑换成一束束鲜花。目前,该县已发放鲜花3万余束。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用鲜花替代纸钱、香烛来祭奠逝者,绿色文明、低碳环保的方式成为人们寄托哀思、表达情怀的新理念,文明祭扫蔚然成风。
传承传统文化
清明风起,万物萌新。赣州市保育院蓉江院区以“春野童行,清明觅趣”为核心,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孩子们在春意中感知节气之美,传承文化之韵。小班萌娃们围绕春日柳条,开展戴柳、插柳等趣味活动;中班的孩子制作纸鸢、踢蹴鞠、制作艾草手工皂;大班的孩子开展清明童诗会、在后花园寻找艾草制作艾米果……孩子们在多元体验中完成了一场“看得见的文化传承”。
4月3日,赣州蓉江新区第三保育院开展“清明融于情,红色润于心”清明节活动,通过多元实践引导幼儿感知传统文化、缅怀革命先烈、厚植家国情怀。“知清明”活动拉开了序幕,教师通过故事、视频生动讲解清明节的由来与习俗。随后,孩子们用五彩画笔绘制“我心中的英雄”,稚嫩的线条勾勒出革命先烈的英勇形象。童声嘹亮,爱国情浓,全体幼儿参与红色歌曲合唱比赛,用歌声传递对先辈的敬仰。保育院还组织幼儿集体观看红色动画影片《小英雄王二小》,沉浸式感悟红色精神。
3月30日,龙南市妇联联合龙南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举办“清明绘春,伞韵传承”亲子手绘油纸伞活动,吸引众多家庭踊跃参与,共同沉浸于这场传统与艺术深度交融的文化盛宴之中。从扫墓祭祖到踏青赏春,从寒食禁火到插柳戴花,大家通过对清明节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油纸伞传统工艺的亲身体验,深切感受到清明节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做好服务保障
今年清明节,章贡区积极倡导文明祭扫,打造平安清明,组织民政、公安、消防、应急管理等部门建立协调联动机制,集中开展丧葬用品、道路交通、烟花爆竹等清明祭扫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安排了8支殡葬巡查队、40名生态护林员、46名殡葬信息员,对祭扫点山林、“三沿六区”等区域进行不间断巡查。
章贡区还设立了文明祭扫劝导点11处,并结合微信公众号、流动广播、宣传栏和倡议书等,以及党员干部模范带头,大力推行低碳文明祭扫,发放“文明祭扫新风尚,鲜花替祭寄情思”倡议书9000余份,采购并发放鲜花8000余束。
在公墓主要出入口及显著位置,章贡区增设了交通标志和疏散指示标志23处,搭建服务咨询台11个,储备轮椅、电瓶车、手杖等物品18个,安排工作人员、志愿者发放祭扫服务手册,帮助解决、解答相关祭扫问题和惠民殡葬政策等,并根据需要免费提供轮椅、乘坐电瓶车等服务。
4月1日,石城县第一小学六年级师生来到李腊石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 厚植红色基因”活动,了解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特约记者温京燕 摄
清明节期间,石城县开展“鲜花换祭品”及“无人机巡护、喊话”等活动,倡导群众以鲜花寄托哀思,缅怀先人,树立文明、绿色、安全祭祀新风尚。该县在各乡镇、村路口共设置文明祭祀劝导点158个,免费发放鲜花代替传统祭品,让文明祭扫、低碳祭扫的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同时,我市各地公安交警部门先后发布交通组织方案,根据各地墓区及周边道路交通流量、事故多发地段等情况,提前分析研判,科学设置执勤点位,确保关键路段都有警力值守,保障清明期间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