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赣州市党务公开网!

本市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导读本市要闻

赣州市委宣传部结对帮扶瑞金市壬田镇中潭村纪实

文章来源:客家新闻网        发布时间: 2017-08-24 08:56
  产业拔“穷根” 脱贫底气足

  ——赣州市委宣传部结对帮扶瑞金市壬田镇中潭村纪实

  近日,瑞金市壬田镇中潭村龙潭山庄里满满当当地停放着四五十辆小汽车,来自瑞金、石城、长汀、宁化的游客正在这里体验农家乐。

  中潭村全村有1104户447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17户409人。近两年来,该村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光伏产业、特色种植产业,夯实一大批基础设施,为今年实现全面脱贫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潭村的变化,与赣州市委宣传部的结对帮扶密不可分。

  产业入户助脱贫

  下午4时,气温38摄氏度,在中潭村的村部库房里,几名村民正在整理烟叶的边角料。库房里堆满了烤好的烟叶,正等待统一收购。2016年,赣州市委宣传部精准扶贫工作队入驻中潭村以后,帮助村里修缮了42间烤烟房和仓库,新添置了两台发电机,大大方便了村民加工、储藏烟叶。

  与烟叶相比,中潭村白莲种植历史更悠久、规模也更大,一进村就能看见荷叶田田。这段时间正是采莲、卖莲的旺季,村民把莲子运到两公里之外的壬田圩镇出售。壬田镇也逐步成为周边县市莲子交易的集散中心,瑞金、石城、广昌的莲商都会过来收购莲子。

  赣州市委宣传部领导带头深入中潭村走访调研,与贫困群众和基层干部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贫困户家庭情况,为他们脱贫致富想办法、出点子。根据村情实际和群众意愿,工作队认真制定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巩固发展烟叶、白莲、脐橙等传统产业,积极引导扶持发展油茶、苗木等产业,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技术和销路难题。为方便农产品运输,工作队争资立项,将村主干道拓宽至7米,并安装了120盏太阳能路灯。

  在工作队引领带动下,今年全村种植白莲800亩以上,其中69户贫困户种莲138亩;种植脐橙400亩以上,其中16户贫困户种植82亩;种植烟叶400亩以上,其中参与贫困户46户。

  产业转型谋致富

  中潭村境内有优美的省级风景名胜区——罗汉岩风景区,却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中潭村耕地少,人均不到四分地,传统产业潜力有限,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村民吴瑞明以前是油茶基地的负责人,看到发展乡村旅游前景广阔,几兄弟就想办农家乐。这和驻村工作队的思路不谋而合,就是依托罗汉岩风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吴瑞明的农家小院去年5月开业,带动了一批贫困户实现就业。

  发展旅游产业,首先要解决土地流转的问题。面对这个新事物,一开始一些村民思想转不过弯来,不种地怎么活?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商量,决定让村民出去看看,组织村民代表前往宁都小布、大余丫山学习考察。看到了、感受到了,村民对发展乡村旅游就有信心了。通过收取土地租金、贫困户返聘就业、扩大农副产品销售等措施,今年预计户均可增收2500元以上。

  很快,中潭村乡村旅游发展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成立,邀请南昌大学旅游学院初步完成中潭村乡村旅游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加紧推进土地流转,现已流转9个小组土地面积253亩。目前,该村在打造龙潭山庄、农家小院等一批乡村旅游产业示范点的同时,已经招商引入专业公司进行乡村旅游开发,项目总投资将达1.6亿元,乡村旅游产业将成为中潭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在中潭村村部楼顶上,几排整齐的光伏发电板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发展光伏产业也是村里转型的方向之一,这个50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增加几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在更远的山坡上,利用6个小组的荒坡荒地建设了4.9兆瓦规模的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将按照“租金加分红”的收益办法惠及33户贫困户,目前已完成并网发电。

  乡风文明促和谐

  “中国好人”朱生莲家是村里的贫困户。朱生莲今年86岁,儿子早逝,儿媳范凤娣52岁且长期患病,孙子刚满20岁,一家人生活比较困难。

  “蒋书记,我要补交多少社保?什么时候可以拿到钱?是不是要延迟退休?”范凤娣问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蒋斌斌。蒋斌斌耐心地向范凤娣解释相关政策。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范凤娣找到一份正式工作——在罗汉岩景区当保洁员,每月有1800元的基本工资。她今年刚大专毕业的儿子,打算做教育培训,却没有启动资金。驻村工作队帮助他争取到了8万元的“产业信贷通”贷款,政府贴息三年。说着说着,眼角泛红的范凤娣笑了起来。

  中潭村有“中国好人”朱生莲、“赣州好人”吴北京,村里民风淳朴。赣州市委宣传部挂点帮扶中潭以来,启动“孝心村”建设,建成郭屋乡风文明示范点;加大身边好人选树力度,推选了一批好婆婆、好儿媳、好丈夫、好儿子等先进典型。“现在村民都更讲文明了,办红白喜事都会主动跟我们打招呼,主动移风易俗。”该村红白理事会会长钟蔚玉说。

  此外,驻村工作队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治理农村“精神荒芜”现象,新建了“文化+电商”服务站、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活动广场等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了农民社科讲堂,将扶贫政策、技术技能培训班办到了村里,培养贫困户竞争意识和开拓市场能力,激发其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夏季普降暴雨时,驻村工作队带头冲在动员转移、防灾救灾第一线;中潭小学反映经费少、硬件设施差等问题,工作队立即到学校查看情况、出谋划策,并争取资金、项目予以解决,同时牵头组织助学活动,解除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老人走失后,工作队第一时间帮忙找了回来;户口年龄弄错了,工作队立即联系派出所帮忙改到位……点滴的积累,让驻村帮扶干部真正跟群众打成了一片,群众也把他们当贴心人。(记者卢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