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赣州市党务公开网!

本市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导读本市要闻

【砥砺奋进的五年】透过数据看赣州五年蝶变

文章来源:客家新闻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 2017-10-14 16:32

  近日,工人在格特拉克(江西)传动系统有限公司赣州经开区分公司生产。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汽车及相关零部件企业近70家,已形成年产汽车变速器100万台(套)、同步器200万套、电机及驱动控制系统1万套的生产能力。记者吴悦 特约记者徐祯 摄

  驻足回眸,五载春秋。五年是一把时间的标尺,丈量着发展的新高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突出打好六大攻坚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经济稳中向好、结构调整优化、振兴发展卓有成效、人民生活改善……从市统计局对近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分析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亮丽成绩单。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我市精准发力,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突出打好六大攻坚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

  五年来,我市经济保持稳健发展,经济总量稳步扩大,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2016年GDP、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突破2000亿元、2000亿元、800亿元、300亿元、200亿元,达2194.34亿元、2205.51亿元、847.9亿元、366.32亿元、243.18亿元,分别为2012年的1.5倍、2.1倍、1.5倍、1.6倍、1.7倍。

  赣州经济总量跻身全国城市百强,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四年翻番,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为3885美元。投资增幅连续五年、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连续四年居全省第一。多项指标增速在全省排位前移,创下了多年未有的良好态势,成为支撑江西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振兴发展成绩喜人

  五年来,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卓有成效,发展动力显著增强。

  2012年《若干意见》出台,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层面支持赣南苏区政策文件125个。全面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162项具体政策得到落实。

  对口支援工作成效明显。龙南、瑞金经开区及赣州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园区,赣州综合保税区、赣州进境木材国检监管区建成运行,赣州成为江西乃至全国拥有国家级平台最多的设区市之一。

  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安全饮水、电网改造升级、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等突出民生问题加快解决,《若干意见》提出的中期目标基本实现。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十八大以来,我市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入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狠抓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第三产业快速增长。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6.7∶46.2∶37.1,调整为2016年的14.6∶42.7∶42.7。三次产业投资比重逐步优化,一产、二产比重较2012年下降,三产比重提高。

  工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5.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2.3%,分别比2012年提高3.5、4.0个百分点。

  农业增产增效。2016年,粮食总产量287.5万吨,连续5年稳定在280万吨以上,实现“十三连丰”。赣南脐橙品牌价值居全国初级农产品类价值榜榜首。

  服务业量质齐升。2013至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1%,高于同期经济年均增幅0.5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5.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4.2个百分点。电商交易额连续三年翻番。

  投资结构优化调整

  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随之变化的是三产投资结构,由2012年的2.2∶41.9∶55.8调整为2016年的1.8∶36.7∶61.6,一、二产投资分别下降0.4、5.2个百分点,三产投资提高5.8个百分点。

  企业内生投资动力增强,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29.3%,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2.7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比重超四成(45.9%),其中工业技改项目增长2.5倍,占工业投资比重17.6%,比上年提高10.7个百分点。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今年1月至8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2%、工业投资增长27.4%,均居全省首位。民间投资增长15.9%,同比提高12.2个百分点。

  招商和外贸规模扩大

  五年来,我市积极对接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参加泛珠行政首长联席会、绿发会、瓷博会、药交会、赣港会、赣台会等活动,招大引强一批大企业、大项目。

  五年来,引进省外资金、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分别增长20.8%、11.4%,外贸企业由不到800家增加到2000余家,出口总额实现翻番。2016年,实际利用外资15.15亿美元,是2012年的1.5倍,年均增长11.2%。

  2016年,我市进出口、出口总额为41.2美元、34.0亿美元,分别为2012年的1.3倍、1.2倍,2013至2016年均增长5.8%、4.6%。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比重37.2%、8.8%,分别比2012年提高29.8、5.5个百分点,成为全市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优势产品。

  城乡面貌明显变化

  五年来,我市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乡面貌深刻变化。

  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高铁建设和动车运营实现零的突破,铁路运营总里程达555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441公里,改造国省道2884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水泥路,老区人民彻底告别了“山路十八弯”;黄金机场步入百万空港行列,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凸显;县县有220千伏输变电站,4G网络覆盖所有城区、乡镇及80%以上行政村。

  南康撤市设区,赣县撤县设区,蓉江新区启动建设,市中心城区建成区扩至15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60万。2016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7.13%,比2011年提高7.8个百分点。创建27个全国重点镇、22个省百强中心镇和17个示范镇,打造和谐秀美新农村建设点1万多个。

  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五年来,我市民生民计持续改善,发展成果普惠共享。

  我市坚持把解决突出民生问题摆在首要位置,财政支出的近七成、新增财力的近八成用于改善民生,五年投入民生类资金1700亿元,民生支出年均增长26.6%。

  2016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86元、8729元,分别比2012年增加8382元、3428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2年的3.5缩小至3.1;城镇、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4.3%、37.5%,分别较2012年下降5.7、7.9个百分点。

  扶贫攻坚成效明显,贫困人口由2011年底的194.88万减少到50.39万人,五年脱贫144.49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20.6个百分点。保障性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和“菜篮子”工程等民生实事有效落实。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陈焰华 何书君 记者温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