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农村建设 >>正文

文明之花映古村——探访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宁都县东龙村

文章来源:客家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26日 16:54:32

  东龙,宁都县田埠乡的一个边远小村落,这里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这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中国江南第一宗祠村”,拥有“中国景观村落”、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乡村等多个国字号名片。近日,东龙被评为“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12月20日,记者探访了这座边远小村。

  村庄整洁秀丽

  冬日里,走进田埠乡东龙村,只见村容干净整洁,偶有片片落叶点缀在水泥路和鹅卵石路上,让古村更显恬静与安逸。

  “我们东龙是有名的旅游景点,打扫好环境迎接客人来。”正在打扫路面卫生的环卫工人李春生说,这几年,来东龙旅游的客人越来越多,村民们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村庄变得非常干净。

  “这里山水相映如画,驿道曲折通幽,环境恬静淡雅,漫步其间,让人忘记都市的繁华与喧闹,打心底里感到舒畅!”厦门游客陈小青忍不住赞道。

  东龙是一座人文和谐、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村。至今完好保存了大量明清建筑,其中有祠堂48座,书院学馆2处,宝塔1座,寨堡4座,隘口4处,石桥4座,石亭5座,民宅120所。

  凭高眺望,古村内的明清古建筑鳞次栉比,掩映在群山环抱之中。古祠古宅,依山傍水,古寺古塔,点缀其间,村内阡陌纵横,千顷良田,大小池塘,清溪环流,形成高山水乡的奇特景观,令人流连忘返。

  近年来,宁都县围绕“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建设理念,聘请专业人士对东龙古村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对村中古祠古建进行维护修缮,在修缮的同时坚决做到不拆古民房、不砍路边树、不填门前塘,以保持村庄的原生态和自然美,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习俗清新暖心

  前不久,东龙村村民李经明家热闹非凡,其子结婚设宴,请了几桌客人,礼金却一分没收。对此,李经明没有觉得丢了面子,反而认为既省事省力,又增进了亲情。

  “在我们村喝酒从来不送礼,红白喜事也从来没有哪家收礼的,谁要是大操大办,反潮流收礼,红白理事就会来干预。”村民李道光说。

  “东龙请客不收礼已经好多年了。”宁都县田埠乡宣传委员曹山告诉记者,在东龙,婚丧嫁娶、贺岁祝寿、乔迁新居等,红白事“只请客不收礼”早已成为一种风尚。如今,连邻近的一些村子也开始效仿。

  礼金没了,村民的关系反而近了。生小孩送鸡蛋,结婚设宴帮忙烧火做饭……没有礼金就多帮忙操持,村里谁家办红白喜事,村民们都会主动前去帮忙,更能表达乡里乡亲间的感情。

  对于“请客不收礼”新风尚,宁都县文明办也因势利导,借助东龙村“请客不收礼”的模式,在全县各村以“五老”为核心组建红白理事会,开展树文明新风宣传,把婚事新办、丧事俭办及其标准写进了村规民约,提倡新事新办,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来,用到公益事业上来。

  “丧事节俭,喜事新办,让有钱的不铺张浪费,没钱的也不会感到低人一等。” 东龙村理事会成员退休教师李良锦说,不收礼,负担轻了,人情味却更浓了,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更和睦了。

  村民团结勤奋

  “茶灯美来,茶花香,迎来祖国好春光……”在东龙村李氏祠堂前,村民们正在编排2018年的“村晚”。

  “我们村举办迎春节晚会已经连续三年了。”东龙村义务讲解员李良锦说,千年的历史积淀,使得东龙村衍生出丰富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又以独特的方式相互依存,相互融合,宗族和谐、人文和谐、团结勤奋在这里世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和谐文化景象。

  而在众多和谐要素中,人文和谐正是重要的黏合剂。从村中保存良好的两处学馆,可以看出东龙村当年学风的兴盛。李良锦说,当年村里的各宗祠、房祠还设立义学田租,以鼓励族中子弟奋发读书、扶持贫困家庭子女上学。这种文明乡风一直流传至今,村民们哪怕家里再穷再苦,都会尽力供子女上学。

  为维持这种和谐氛围,古时,东龙人春节都要以房为单位在祠堂内行祭祀之礼,孝敬祖先,并通过族人之间的拜年,恰似现代的团拜,来增进房族之间的了解和团结,化解平时的矛盾和恩怨。

  如今,东龙人与时俱进,开始自发地组织村民进行拔河比赛等各类活动让离乡的村民找到家乡的温暖,也增进了村民彼此之间的感情。(赖小荣 特约记者曾嵘峰 记者余书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