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赣州市党务公开网!

新闻头条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头条

李克强总理赣州考察点回访

文章来源:客家新闻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 2016-08-26 08:30

  牢记嘱托 奋力前行

  ——李克强总理赣州考察点回访


  8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江西就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考察。在赣南的两天时间里,李克强总理冒着烈日酷暑,进村庄、入企业,看脐橙园、访棚户区,考察指导赣南老区的改革发展,亲切看望慰问赣南老区人民。

  从孚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到福寿沟,从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到叶坪革命旧址群,从车间到田间,李克强总理顶烈日、冒高温考察指导江西工作,体现了亲民务实的工作作风,体现了心系老区人民、对江西这片红土地的深厚感情。“要不断挖掘工业和制造投资巨大潜力,推动中国装备提质升级。”“要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城市良心工程”“希望在新时期继承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实现‘红都新命’”……殷殷嘱托,传递着共和国总理对赣南这片发展热土的满腔深情。

  李克强总理来到赣州考察指导,既是对赣南人民的关心厚爱,也是对赣州发展的鼓励鞭策。大家纷纷表示,牢记嘱托、奋力前行,把总理的殷切关怀转化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积极投身振兴发展的生动实践。

8月22日,李克强总理在章贡区解放街道考察时与群众亲切握手。 (图片来源:中国政府网)


  8月22日,李克强总理来到瑞金叶坪乡黄沙村华屋小组,考察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等民生改善工程的进展。 (图片来源:中国政府网)

  幸福荡漾在华屋

  □记者杨晓安 兰国榕


  8月22日,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对于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华屋小组的村民来说,却是非常值得铭记的一天。

  这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华屋小组考察,看望慰问村民。

  华屋小组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村”。苏区时期,仅43户人家的华屋,家家户户都有人参加革命,其中17名华氏兄弟在参军前夕,每人在后山种下一棵松树,后来,他们在长征途中全部壮烈牺牲。现在,这片松树林被人们称为“信念林”。《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后,华屋小组加快解决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农村安全饮水、低电压改造等突出民生问题。如今,全村119户人家全部搬出了土坯房,住进了新楼房,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用上了放心电。

  下午5时50分,当记者来到华屋小组时,聚集在村前空坪上的村民还久久不愿散去,幸福持续在华屋小组荡漾。“我跟总理握了手。”“总理跟我聊了几句。”大家沉浸在刚才跟总理在一起的幸福时光中。

  黄沙村党支部书记黄日生告诉记者,听说总理要来村里,村民们早早守候在村前的空地上,自发打出“总理辛苦了!”“老区人民祝福您!”的大红横幅,期盼总理的到来。5时28分左右,一辆中巴车缓缓停在华屋小组的空坪上,李克强总理从车上走下来,村民们顿时欢呼起来:“总理好!”“总理辛苦了!”“老区人民感谢您!”总理微笑着,频频跟大家问好、握手。几名大娘端出自家的花生、土鸡蛋,热情地往总理手里塞。

  “现场的气氛很热烈,大家都很激动,争相上前跟总理问好、握手。”黄日生说,本来打算跟总理介绍一下村里的特色,但是总理的脚步很快,来不及介绍,他就走进了村民原先居住的土坯房,仔细察看了土灶台、铁铸锅、木板床,总理问道:“大家都搬到新房子里了吗?”黄日生告诉总理,村民全部搬进了新居,这些土坯房保留下来,摆放了一些旧的农耕用具,让大家铭记历史,同时用于发展乡村旅游,供游客参观、体验。总理连连称赞:“这个好啊!”

  看完村民昔日居住的土坯房,总理又走进村民新居。村民华海、温美兰夫妇把李克强总理迎进宽敞整洁的新家,安排他在客厅的圆桌边坐下。“总理一进来就问我们家的生产生活情况,看到小孩,又问了小孩的学费开支。他们告诉总理,去年全家有7万多元的收入,现在政策好了,小孩读书基本上不用花什么钱了。总理听了很高兴。”温美兰激动地说,听说总理要来村里,我们既期盼又紧张,今天总理走进我家,跟我们亲切交谈,我们全家人都很高兴,以前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他,没有想到他会来到我们身边,感觉他很亲民、很和蔼,我们没有了紧张感,只有尊敬。

  65岁的村民杨剑瑛回忆起见到总理时的情景,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是村里第一个上前跟总理握手的人,还送了一双自己亲手做的千层底鞋垫给总理,祝福他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没有想到,总理掏出100元钱硬塞给我,还连声对我说‘谢谢’,这100元钱我要好好保存起来做纪念。”杨剑瑛家前年底从破烂的土坯房搬进两层半的小洋楼,儿子女儿都有了自己的事业,一家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她说,这一切,都得感谢党中央、国务院,《若干意见》出台实施后,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总理来到小山村,极大地鼓舞了村民们。黄日生说,目前黄沙村正在着力打造红色、绿色相结合的红色旅游示范村,总理的到来让黄沙村和华屋小组名气大增,对我们全村人来说,都是一种激励和鼓舞。下一步,我们要更加努力工作,带领村民发家致富,以实际行动回报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厚爱。

  “总理握了我的手”

  □记者王雪梅


  8月22日下午,李克强总理顶着炎炎烈日,来到章贡区解放街道姚衙前社区考察棚户区改造工作。

  家住坛子巷14号的曹正富老两口抱着孙女在门口乘凉,看到总理走进巷子,他们热情地上前和总理打招呼,总理说要进屋看看。因为屋子很黑,曹正富赶忙去找手电筒。总理借着手电筒光穿过10米长的狭窄过道,走进了曹正富家。总理四处察看,关切地询问房子的情况。曹正富告诉总理,房子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是自己的父辈传下来的,现在房子水电都有,但没有煤气,也没有独立卫生间。总理听后对当地负责人说,这里居住条件太简陋了,工作无论多难,资金多紧,你们一定要倾全力让这里的住户尽早搬入新居。曹正富听后非常感动,他告诉总理,赣州市房管局的工作人员头一天已经通知了我们去看房,现在的棚改政策好,我们非常满意,谢谢总理的关心。临走时,总理跟曹正富老两口握手告别。

  从曹正富家出来,总理来到了姚衙前社区棚改工作点第一小组办公地点,工作人员苏剑芳正在给棚改户吴朝灿办理弃房手续。总理进来后,热情地和他们握手攀谈。吴朝灿告诉总理,他以前的老房子有120多平方米,现在章贡区实行货币安置政策,只要一签棚改协议,5天之内就打款到户,自己这次补了80多万元。总理听后,满意地点头微笑。

  这时,站在一旁78岁的棚改户任一仰激动地握着总理的手说:“总理,您好!谢谢您的关心!现在的棚改政策很好,只有我们共产党才能做得到啊。现在的棚改政策兑现十分及时,签订协议后不到一个礼拜补偿款就能到位。货币化安置公正透明,我们老百姓对货币化安置非常满意。”总理握着任一仰的手点了点头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明年这个时候你们就可以住上新房了。

  “总理对我们棚改干部非常关心,总理说群众的工作全靠棚改工作组来做,又要算各类数据,又要解决老百姓的矛盾纠纷,棚改工作很辛苦。” 章贡区棚改工作人员刘祥坤说,总理的话十分鼓舞人心,尽管棚改工作很辛苦,但是得到了总理的肯定,以后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做好工作。

  在米汁巷,许多群众见到总理的到来都非常激动,巷子里一遍遍响起“总理好”的声音。居民杨小珍冲出人群,激动地跑到总理跟前说,总理,您好,感谢您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政策啊,让我们住上了新房,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总理谢谢您。总理握着杨小珍的手说,应该的,应该的。

  总理一路前行一路与路边的群众握手问好。一路上,百姓欢呼、握手,不停地喊着“总理好”。“总理握了我的手!总理非常平易近人,对我们老区特别关心,让我们老区群众感觉特别亲切。”回想起见到总理的时刻,市民黄香英兴奋地说,当时我对总理说想和总理拍个照,总理说好,黄香英就一手拿手机,一手与总理的手紧紧相握,定格了握手的瞬间。

  总理关心我们农民工的收入

  □徐祯 记者刘珊伊


  8月22日,对于孚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员工温亮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像往常一样,他正在车间机器旁工作,这时李克强总理向他走来。“我知道总理会来,却没想到自己有幸能和他说上话,更没想到总理还关心我们农民工的收入。”8月23日,温亮向记者回忆当时情景时,仍难掩内心的激动。

  8月22日上午11时许,总理一下飞机就轻车简从地来到位于赣州经开区的孚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进厂房、入车间,详细了解企业的技术研发、市场销售等方面的情况。

  “总理迈着轻快的步伐步入车间,我正向他行注目礼,没想到他径直向我走来,主动跟我握手。”该公司生产总监谢进财回忆道。

  “你是不是本地人?”“你负责哪一方面工作?”“普通工人是不是大多来自周边的农民工?”“普通员工收入有多少?”总理一边握着他的手,一边问。总理轻拍位于其左侧温亮的肩膀,又问他是不是本地人、每月收入有多少。温亮告诉总理,月收入有3000多元。总理笑着说:“挺好的。”了解到该公司的生产线全部采用自己设计,请上游装备企业制造,都是国产装备,质量可与进口设备媲美,然价格仅为其六分之一,总理充分肯定了这一新模式。他说,要不断挖掘工业和制造投资巨大潜力,推动中国装备提质升级。

  视察完生产车间,总理接见了该公司的管理人员和研发团队,并和他们亲切握手。该公司高级副总裁杨轶群回忆,总理了解到公司新能源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占据国内外重要市场,不少海归人才效力其中,总理说:“孚者信也,说明你们有自信,但还要通过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实现‘他信’,靠品质产品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这也代表了新经济的活力和未来。”杨轶群坦言,他折服于总理深厚的文化功底和对新能源发展前景的独到见解,“总理很博学、很亲民、很务实。”他说。

  “总理对技术研发工作的肯定和殷殷嘱托,让孚能科技人深受鼓舞。”该公司生产副总裁江俊伟说,赣州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平台,我们一定要把产品做好、做大,以此作为对总理关怀的回报,也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总理夸我们脐橙产业发展得好

  □记者杨晓安 兰国榕


  秋阳高照,秋实累累。瑞金市黄柏乡坳背岗万亩无公害脐橙基地,青青的脐橙缀满枝头,漫山遍野一片生机。这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坳背岗万亩无公害脐橙基地创建于1994年,规划建设在一片荒山荒坡上,涉及5个村1173户农户,基地现有脐橙专业合作社16家,有集中连片的脐橙园1.5万亩。基地采用太阳能杀虫灯、捕虱螨等生物环保杀虫技术,大大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近年来,基地还建立起“互联网+”安全追溯体系和脐橙销售体系。2004年,基地被国家农业部授予绿色无公害产品基地;2009年,成为赣南脐橙出口基地。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基地通过引导贫困户发展脐橙产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到果园务工等形式,有效增加了贫困群众的收入。

  8月22日下午,李克强总理冒着高温天气,来到坳背岗脐橙基地考察,与果农亲切交谈。

  “当时我离总理最近,总理非常关心我们老区的发展。我向总理介绍我们这里的农业龙头产业是脐橙。”尽管总理已离开20多分钟,但果农邓大庆仍然沉浸在喜悦之中。

  邓大庆回忆,当时总理从车上下来,面带笑容,很随和、很亲切,主动地跟在场的人握手。随后,总理走到一棵脐橙树前,仔细察看脐橙的生长情况,一边问:“你家种了多少亩?”“产量有多少?”邓大庆告诉总理,家里种了16亩脐橙,还没有到丰产期,去年有8万多元的纯收入,算是很可观的。总理又问道:“销售情况怎么样?”“我们基地实行合作社统一采购肥料、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销售果品、统一开拓市场的‘四统一’模式,脐橙销售不成问题。”邓大庆回答。总理听后称赞做得很好。总理还问大家:“还需要什么,还缺什么?我一定把大家的要求带回去,一定帮大家解决。”

  “我们向总理介绍,通过‘互联网+’,基地建立起果品安全追溯体系,通过网上销售脐橙,果农收入大幅度提高。在市场上卖4元一公斤的脐橙,通过电商可以卖到10元以上,实现收入翻番。”一旁的龙珠塔脐橙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庆生激动地说。听完介绍后,总理很高兴地说:“‘互联网+’不仅提升了赣南脐橙的品质,保证了安全,也为整个产业插上了翅膀。”

  望着总理远去的车队,黄柏乡党委书记陈佛保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说:“这么热的天气,总理特意来到果园看望我们果农,衣衫都湿透了,让我们在场的所有人都很感动。总理夸奖我们果农能种出这么好的脐橙真不容易,看到农村有变化、有发展,他很高兴。总理叮嘱我们,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不但要把路、水、电完善好,还要把光纤通到村里,让大家网上卖脐橙更方便、更快捷。总理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大家,我们的信心更足了,我们将继续把脐橙作为精准脱贫的一个重要产业,做大做强,助力村民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让红色文化更好传扬

  □记者杨晓安 兰国榕


  8月23日,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群,清新的空气,碧绿的草坪,郁郁葱葱的古樟树,衬托出这里的宁静和肃穆。

  叶坪革命旧址群内有“一苏大”旧址、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红军烈士纪念塔等,这里既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又是中共苏区中央局和临时中央政府机关在瑞金的第一个驻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过。

  9时10分,忙碌了半个多小时的讲解员杨丽珊终于舒了一口气,这位在讲解工作岗位上磨炼了十多年的“老手”,仍难掩内心的激动。就在40多分钟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这里,向红军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参观“一苏大”会址等革命旧址。作为叶坪旧址管理处主任兼讲解员,杨丽珊荣幸地承担了为总理做讲解的任务。她说,能为李克强总理做一次长达半个小时的讲解,并得到总理的点赞,这让自己更加坚定了立足岗位做好讲解工作的信心。

  作为景区的一名资深讲解员,杨丽珊曾为全国各地的众多游客和到访参观的领导讲解。但这天杨丽珊心情异常激动,她起了个大早,穿上军装、头戴军帽、腰系扩音器,早早赶到这里,等候总理的到来。

  车队缓缓驶入景区,稳当停住后,杨丽珊带着紧张和喜悦的心情迎了上去。“当时,总理从车上下来,一直微笑着,让人感觉非常和蔼,没有一点距离感,就像一位普通的参观者,我紧张的心一下就放松了。” 杨丽珊回忆起与总理的第一次握手,心中难掩激动。

  踩着石砌小路,总理边走边听讲解。“总理很认真地听我讲解,不时面带微笑、频频点头,远远地望见伫立在草坪中央的红军烈士纪念塔,他问我这塔是不是后来建的,我向总理介绍说,这塔最早是在1933年的时候,为纪念为革命牺牲的烈士而建的。” 杨丽珊还认真地向总理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苏区人民遭到敌人的疯狂报复。刚建成半年多的红军烈士纪念塔被敌人彻底破坏,敌人还派重兵把守剩下的废墟。叶坪村的一位谢姓大娘,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从废墟中找到一块完整的“烈”字石碑,运回家里珍藏起来。新中国成立后,红军烈士纪念塔在遗址上按原貌修复重建,谢大娘闻讯把石碑捐献出来。有人问谢大娘其中缘由,老人沉默良久:“我的小儿子走的时候,我没有来得及看上最后一眼,我一定要把‘他’带回家!”听完这个故事,总理很感动,并询问,老大娘的儿子后来怎么样了。当听到牺牲在长征路上时,总理更为感动。

  总理怀着崇敬的心情向红军烈士纪念塔敬献了花篮,还参观了毛泽东同志旧居、“一苏大”会址等革命旧址。每到一处,他都仔细瞻仰一件件展陈,认真聆听一段段讲解。

  从“一苏大”会址出来,恰好遇上来这里参观的瑞金干部学院的学员们,总理亲切地与他们进行交流。当时,总理亲切地问学员们从哪来,当得知这些学员来自广东、江西两地,专门来景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时,总理说:“瑞金是共和国摇篮,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伟大新起点,来这里接受教育非常有意义。”

  “来这里接受教育非常有意义。”一句简短的话语,让杨丽珊印象深刻,精神为之一振。“听到总理说这句话,我觉得我的工作非常神圣。总理的到来给了我信心和鼓舞,我将再接再厉把讲解工作做得更好。”从事讲解工作十多年的杨丽珊表示,她将更加坚定信念,把讲解工作做好,把赣南苏区的红色故事、红色文化和苏区精神传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