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在兴国县公安局樟木派出所民警和樟木乡土管所工作人员见证下,温某和邻居签订调解协议书,一场长达3年的山林归属纠纷得到圆满化解。这是赣州市公安机关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开展“见底攻坚月”行动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赣州市公安机关聚焦主责主业,大力实施主动警务、预防警务,深入开展“三大专项行动”,吹响“平安哨”。截至目前,赣州市“民转刑”命案数量、亡人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下降。
“平安是极重要的民生。我们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强化底线思维,在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上持续发力,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实现由保平安向创平安转变,努力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赣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叶新表示。
见底攻坚 矛盾大化解
为有效防范小矛盾引发大问题,及时化解重大风险隐患,赣州市公安局以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为载体,紧盯重点领域、重点问题、重复警情,靶向发力。今年4月起,该局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重大风险隐患“见底攻坚月”行动,推进各类矛盾纠纷见底清仓、隐患清零。
赣州市公安局按照“民警包村组(社区)、所长包乡镇(街道)、警种包线、分管局领导包片、局长包县”的要求,组织广大民(辅)警进村入户、进企入园,全面排查家庭、邻里、婚恋、经济债务、产权、涉医涉校等方面的矛盾纠纷,开展矛盾纠纷“大起底、大流转、大化解”工作,收集掌握辖区各类矛盾纠纷。
“对发现的矛盾纠纷,民警及时做好现场调解、治安调解、联调联动;对公安职责外的,充分依靠党委政府力量解决;对已调处的矛盾纠纷,定期跟踪回访。”赣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展“见底攻坚月”行动期间,赣州市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9.18%,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25.94%、0.27%。
近日,赣州市公安局章贡分局沙石派出所联合综治、司法等部门,启动“警法联调”工作机制,成功调解一起长达2年的婚姻家庭纠纷。这是赣州市公安机关在处置化解矛盾纠纷时运用协同共治、联调联动机制的一个缩影。
据悉,赣州市公安机关全面推行协同共治、联调联动机制。其中,信丰县公安局建立公安、民政、司法部门和各乡镇单位协作机制,及时下发工作提示单、督办函、到期通报,形成管理闭环;兴国县公安局组织开展“破冰暖心”行动,联合乡镇综治中心、司法所和社区居委会进行多元调解,快速介入矛盾纠纷,提升先期调处质效;瑞金市公安局经开派出所针对园区存在的劳资纠纷,主动作为、靠前介入,从高度、温度、维度、力度“四度”精准化解劳资纠纷。
为将社会治安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让风险排查在早化解在小,赣州市公安局章贡分局联合综治、司法、法院、民政等部门,加强与村(居)委会、小区、物业等联系沟通,做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提升工作质效。
防范在先 撑起平安伞
4月15日,赣州市公安局组织民警来到赣州市第三中学开展安全知识宣传进校园活动。民警通过安全知识宣讲、突发安全事件演练、“杜绝校园霸凌、反对校园暴力”集中宣誓等相关活动,进一步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记者获悉,赣州市公安局树牢校园安全“可防可控、重在预防”的工作理念,靠前一步,主动作为,在“四防一倡导”(防侵蚀、防伤害、防犯罪、防溺水,倡导多元护学)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校园及周边安全治理工作提质增效。
赣州市公安局积极推行市、县两级公安局局长到辖区学校担任法治副校长,协调推动全市1948名政法干警兼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1307名社区民警和4400名“一村(格)一辅警”积极履行法治副校长职责,入校开展法治宣传,实现中小学、幼儿园法治副校长全覆盖。据统计,今年以来,围绕防欺凌、防性侵、防电信网络诈骗等主题,赣州市公安机关在辖区学校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活动3600余场次。
赣州市公安机关因地制宜,着力做好辖区未成年人安全保护工作。其中,赣县区公安局成立“警翼护苗”中心,有效整合公安、教育、家庭、志愿服务组织等资源,构建“预防、保护、惩治、挽救”全链条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平台,从源头防范涉未成年人安全事件和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会昌县公安局积极对接学校,联合开展涉校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建立涉校矛盾纠纷台账,明确校领导、包案老师和民警责任,做到每一起纠纷都见人见事、见底清仓;宁都县公安局制定“一校一方案”,在学校上、下学高峰时段安排警力进行护学值守,建立健全护学新模式,确保每所学校有人管、有人巡、有人防。
“我们是南康区公安局城市空警,正在开展治安巡查。”“校园周边车辆及摊贩请勿占道,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南康区公安局城市空警每日常态化开展空中巡查。
据统计,目前,赣州市共设立护学岗1759个,发动2.7万余人共同参与护学工作,指导组织开展应对突发事件演练1500余场次。
协同共治 筑牢安全线
“现在开车走这条路,明显比以前更安心。”日前,经常开车经过219省道于都县仙下乡三贯村路段的司机吴先生说。
据悉,该路段车流量、人流量大,交通标志标线缺失,夜间照明不足,事故风险较高。2024年年初,该路段被列入赣州市政府重点督办路段进行整治。目前,该路段整治工作已完成。
“我们高度重视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推动市委、市政府将这项工作上升为党政工程,对排查出的道路交通隐患实行挂牌督办。”赣州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赣州市公安机关积极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已形成“党政重视、多方支持、协同发力”的良好局面。
为筑牢立体化交通安全防线,赣州市公安机关不断加大路面车辆检查力度,推行农村地区流动执法、国省道主干线错时联勤、区域警务协作等措施,及时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同时,聚焦“人车路企”风险隐患,严格按照“三个一律”(对风险车辆及驾驶人,一律落实责任人员;对风险运输企业,一律落实责任领导;对风险路段,一律落实责任单位)工作要求,推进部门协同综合治理、风险隐患源头治理、重点违法精准治理、数智支撑创新治理,开展“事故预防示范县”创建活动,持续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
为提升精确预警、精细管控、精准打击能力,该局充分借力科技信息化,自主研发“灰犀牛”交通安全风险监管平台,通过违法时间、违法行为、车辆类型等23个维度、11种算法,对全市“人车企”数据开展风险隐患评估,实现风险数据“智能推送”、统计查阅“一键生成”、未尽工作“实时预警”,有效提升全市公安交通安全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水平。截至目前,赣州市高、中风险驾驶人占比分别下降至3.74%、8.74%,高、中风险车辆占比分别下降至7.07%、18.67%,高、中风险运输企业占比分别下降至0.52%、13.31%,风险车辆和驾驶人教育到位率达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