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同发展,2017年底实现25户以上人口自然村通水泥路,2018年底实现组组通水泥路,274个乡镇通三级公路,2085个建制村实现通双车道,现有农村公路总里程39602公里,位居全省第一。这是记者于11月5日从赣州市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首次作出重要批示的十周年。十年来,我市农村公路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农村公路正在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
——在建设好农村公路上持续发力,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三大攻坚行动、三大提升工程”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赣州市进一步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十年来,全市累计投资372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2.8万公里,县道三级以上公路占比由22.6%提高至54.2%;建制村通等级公路比例达100%,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占比由不足30%提高至60.3%;乡镇通三级公路比例96.48%,等级公路里程由19756.73公里提升至35559公里,占比由76.1%提高至89.8%,基本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安全便捷”的农村公路网络。
——在管好农村公路上持续发力,着力从制度设计、组织架构、站所建设等方面,全面建立区域与公路路线相结合的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路长制”组织管理体系,共设总路长18名,县级路长228名,乡级路长629名,村级路长3629名。全市农村公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群众对农村公路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实现“四升三降”,即路长组织体系覆盖率提升至100%,县乡村三级站所规范化提升至100%,管养资金投入提升30%,路况水平优良路率提升至90%,道路安全事故发生率下降15%,养护工程质量事故降低50%,政府部门受理农村公路投诉率降低70%。
——在护好农村公路上持续发力。将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公路治超、运管执法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每年县道不低于10000元/公里、乡道不低于5000元/公里、村道不低于3000元/公里的标准保障农村公路日常管理养护经费,全市每年投入管理养护经费达2亿元,其中市本级每年安排财政专项资金近2000万元,有力保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投入,全市农村公路列养率保持100%,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
——在运营好农村公路上持续发力。加快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在全省率先整合通组公路建设补助资金推进错车道建设,共建设错车道3.3万个,着力改善行政村通客车条件。在全省率先推行农村“定制班线”和“微公交”,全市建制村100%通客车。加快推进农村物流降本增效,积极鼓励规模以上物流企业在贫困地区设立物流网点,全市乡级物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行政村物流快递服务覆盖率达60.28%。先后获批全国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全国物流枢纽城市和全国城乡配送试点城市。扎实推进“美丽公路+民生”“美丽公路+产业”“美丽公路+旅游”,安远县X226凤山至梅屋段、崇义县过埠至上堡公路、上犹县双溪草山旅游公路获评全省“十大最美农村公路”,安远县东江翡翠三百山入围“行在乡村 游在路上”最美自驾精品路线全国20强,全市处处呈现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因路而美的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