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纷纷通过各媒体平台了解市两会动态、关注市两会热点,大家表示,要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笃行实干,努力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赣州篇章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这为我们明确了发展方向,坚定了发展信心。”南康区无人机集团公司总经理赖进表示,将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做大做强无人机生产制造、测试验证。积极开拓无人机巡检巡查、无人机物流配送、智慧城市建设等行业应用细分领域,提升无人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鼓励区内企业和科研院校组建创新联合体、重点实验室,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升级与创新发展,为南康区乃至赣州市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大余县科创中心主任李星发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科技创新引领力、产业体系竞争力、数字经济驱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更加坚定了大余县科创中心持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信心。下一步,他们将聚焦打造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配件、钨及有色金属、微纳粉体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引育一批科技创新人才,补足科技孵化创新要素,积极促进县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推动大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完善现代流通体系。这让我们倍受鼓舞。”安远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杜伟华表示,安远县将持续破除交通瓶颈,加快瑞梅铁路、G238塘村至龙布段公路改建工程等项目建设,做好赣安寻(寻赣)高速、G238三排至黄泥岭段公路改建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争取将赣龙厦高铁纳入《铁路“十五五”发展规划》,同时高质量完成交通建设有关试点验收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办好特殊教育等内容,让赣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黄靖匀倍感振奋。她表示,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将继续坚守初心,勇于担当作为,用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深化课程改革,强化协同育人,积极探索融合教育,把学习贯彻市两会精神转化为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实际行动,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市两会明确了我们‘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的主要目标和下一步工作安排,为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赣县区三溪乡党委书记周巍说,将全面把握市两会精神,围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做优做强三溪湖羊、脐橙、黄桃等产业,为建设美丽活力幸福的现代化新乡村而努力。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南县科工局局长邱逢平说,将深入学习贯彻市两会精神,整合科技和工业信息化资源,引导企业加快产业技术创新攻关步伐,全面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培优育强工业产业链群,加速发展数字经济。
于都县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负责人罗丽红特别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继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她说,过去的一年,为推动全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集体补助试点工作,于都出台了两个20%的“双补”政策,全县累计补助人数2.4万余人,补助资金178万余元。于都县将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福祉作为根本遵循,知重负重、大胆改革,为于都的社保工作开新局、闯新路。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化“引客入赣”,积极发展首发经济、赛事经济、演艺经济。龙南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蔡石海表示,将纵深推进“引客入赣”工程,持续做好2025年龙南市招游引客工作,深化“文旅+赛事+演艺+传媒”多元融合发展,抓好“办会培训首选地、赛事活动集聚地、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全面提升文旅产业发展能级,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后花园和世界客家文化名城。
定南县民政局养老股股长廖世东说,将积极整合资源,新建和改造一批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引入专业服务团队,开展助餐、助浴、康复护理等多样化服务,使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贴心的关怀与照顾。
赣州蓉江新区潭口镇党委书记彭长平表示,将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紧盯产业强支撑,强化统筹协调,整合各方资源,推进项目建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招大引强,打造米酒文化村、客家老渔村、龙溪谷等乡村旅游示范点,做活做强镇域经济,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