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开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开展人员密集区和重点领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启动3月份“地质灾害宣传月”……连日来,赣州提前谋划,超前部署,统筹推进“人防+技防”防灾体系建设,全力织密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网,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据市气象部门预测,今年主汛期全市降水略偏少,平均气温偏高,有降水集中期,高温天气和短期强降雨将增加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对此,我市提前部署,召开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调度会议,深入分析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全面部署今年地质灾害重点工作任务。此外,我市还印发《赣州市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科学化、精细化部署全市地质灾害年度重点工作,正式拉开防范地质灾害备战序幕。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这是我市各级干部挂在嘴边的话。当前,各地已落实7896名群测群防员,全面完成人员密集区和重点领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发放“两卡”(地质灾害明白卡、工作明白卡),逐级落实以县、乡、村防灾责任人和群测群防员四级防灾责任体系,有效保障2万余处地质灾害隐患管控责任无盲区。
汛期安全关乎千家万户,群众参与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关键一环。我市全面启动3月份“地质灾害宣传月”,紧紧围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进企业、进工地、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机关“六进”活动,制作发布防灾短视频、展板、手册,尤其是重点加强对群测群防员、风险巡查员和受威胁群众的宣传培训,切实增强全民地质灾害风险防范意识。
科技手段为地质灾害防治注入新动能。目前,全市累计已建成监测预警点851处,为全市4.11万受威胁群众、11.92亿元财产提供实时地灾监测预警服务,实行24小时全天候监测,构建“多渠道、全方位、多功能、全天候”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监测预警网络。值得一提的是,于都县和赣县区“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试点取得明显成效,实现防控重心由“被动处置隐患”向“主动防范风险”升级,为全省双控工作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试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