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现代农业 >>正文

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江都路径”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03日 09:04:56

2012年初,扬州市江都区被列为中农办农村改革联系点、江苏省农村改革试验区。2013年底,江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86%,引起人们对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江都路径”的关注。近日,记者深入江都采访,解了不少疑惑。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度量”如何把握

汇集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于境内的江都,贯穿东西,连接南北,物产富庶,经济发达,素有“苏中粮仓”之称。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土地经营适度规模问题成了新的难题。

和许多经济较发达地区一样,江都实行“大包干”后的均田承包,带来的农地细碎化和农地经营的低效化,使得土地经营对农民吸引力越来越小,加之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谁来种地”和“怎么种地”的矛盾也就日益突出。

江都人多地少,107万总人口中,农业人口76万人,农村劳动力36.4万人,其中85%以上的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土地分散经营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江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江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就在全国率先起步,到1996年,全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已达17万亩。但此后步伐放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度”和“量”如何把握。

江都区委书记蒋爱祥提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核心是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协同效应,使其发挥各自最大的生产潜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既要顺应发展的需要,也要尊重农民的意愿,要科学把握适度规模经营的“度”和“量”以及进程。

江都区长马顺圣认为,对“度”和“量”的理解,一个是定性的概念,衡量规模经营是否“适度”的关键指标是看生产要素的配置是否合理;另一个是定量的分析,要测算农地经营的盈亏风险和适合当地情况的合理规模。关键是要实事求是。

宜陵镇工商业较为发达,经济实力较强。201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比例就高达87%。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农业经营性收入占比只有8%,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度低,参与土地流转的意愿就越强。以土地流转为主的规模经营条件成熟。全镇因势利导,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同时,大力推广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全镇16个村(社区),3.2万亩土地,整村整组流转土地2.5万多亩,占90%以上,由72个大户、79个农场耕种经营,效果显著。

因为适应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需要,制订了合适的“度”和“量”,全区涌现出一批新型规模经营主体。

50亩以上的粮食、花木、蔬菜大户和家庭农场5500多家,经营面积达35万亩;全区规模经营总面积88.5万亩,占耕地的86%。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路径”如何抉择

农业的规模经营不等于土地的集中规模经营。正如江都决策层所认识的那样,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核心,“是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协同效应,使其发挥各自最大的生产潜力”。江都的探索和实践表明,规模经营路径抉择可以多元化多样化。诸如政府推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种养大户或农场经营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动型、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型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型。马顺圣说,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不能搞单一的大农场、大公司经营,还要以家庭经营为主。

他认为,关键是要以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资金收益率为标准,要确保农民的利益,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社会化服务,努力降低规模经济成本,提高农业的组织化、产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农业产业的总体效率和竞争力。

为此,江都在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首先做好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全面掌握实情,夯实规模经营基础。分期分批对全区土地二轮承包以来的家庭承包经营、土地流转等情况进行入户调查核实,按照一户一档要求进行建档。

在明确适度规模经营“度”和“量”的内涵和原则的前提下,健全土地流转交易体系,优化规模经营机制。农地流转发包竞标比重和农地流转实物计价比重均达90%以上,所有镇创成“六有”示范土地流转交易服务中心,让流转市场化。

不同规模的农业经营主体,需要有相适应的人力、物力、技术、设施等作支撑。近年来,江都区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达87.2%,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83.2%,其中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达92.8%。为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提供了技术支持。

不同规模的农业经营主体,需要有针对性强的专业化服务。目前江都已发展农村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900多个,其中农机合作社总数达72个,吸纳社员3556人;实现种子、耕作、植保、收割“四统一”服务的规模经营面积达34.9万亩。

通过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加强社会化服务等,稳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此形式已被江苏省农委主任吴沛良归纳为“江都模式”。全区股份合作型、社会化服务型规模经营面积分别达38.7万亩和36.1万亩,占规模经营面积的85%,全区规模经营总面积88.5万亩,占耕地的86%。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难题”如何解决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既涉及到农业生产要素的集中集聚和优化配置,也涉及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和机制的创新,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是农业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也必然面临一些新问题和制约因素。江都亦不例外。

“多了富不了,少了穷不了,够吃够用就拉倒。”土地流转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条件和主要内容。江都区在推行以土地流转为核心内容的适度规模经营中,也碰到了这句顺口溜所反映出的农民流转土地不积极的思想认识问题。

宜陵镇对此在坚持决不与民争利,绝不算计农民,决不让农民吃亏“三个决不”的原则前提下,坚持“三个为主”:土地流出以承包经营权入股为主,农民利益保障以实物保底为主,承租主体以土地股份合作社竞价招租为主。近两年时间内,流转3万多亩土地,涉及1.1万多农户,无一上访,为解“土地流转难”,探索和创造了新路。

全区在流转中坚持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重,坚持实物计价,规范确定流转发包合同价格,规避市场风险,有效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收益权。目前,全区土地流转交易竞标和土地流转金“实物计价”的覆盖面均达85%以上。

土地流转后的规模经营,需要相应规模的资本投入。由于农民经营主体经济实力相对薄弱,投资能力小,融资手段少,是一大难题。江都区近年来着眼于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能,探索土地经营权质押贷款,开拓农民融资贷款新载体。

区委农工办主任徐明介绍,2012年6月江都出台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明确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把握好贷款对象、利率、期限和额度,有效控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风险。

目前,江都富华葡萄专业合作社等一批流转经营主体向区农商行质押贷款3600万元,区财政支持贴息35万元。丁沟镇黄花合作社等多家土地流转经营主体也陆续提出质押申请,并办理了土地流转经营权证。

本着服务“三农”,强化风险监控,稳步发展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全区累计发展12家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1个农民资金互助合作联社。目前全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现有股金1.05亿元,累计发放借款1.62亿元。

一些镇村土地流转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江都区以统一服务型合作社为抓手,加快推进以农资、耕作、植保、收割为主的“四统一”专业化服务,发展为农服务专业合作社,为农业经营提供“保姆式”、全过程服务。

区农委主任谢长松说,科学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让江都连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高效农业、设施农业也得到大力发展,连续6年获评全省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先进单位。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206元,同比增长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