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现代农业 >>正文

土地流转,地生金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0日 09:17:51

   □记者徐金侦

   传统农业要向现代农业过渡,以此实现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经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在龙南县渡江镇,这已成为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识。

   渡江镇距离县城9公里,有人口2.2万,耕地1.1万亩。上世纪80年代起,渡江镇外出务工潮兴起,大多数年轻人去了广东、福建等地。年轻人外出,留下俗称“386199”的妇女、孩子和老人,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去耕种土地,大片田地开始撂荒,一时间,不仅政府急,农民自己也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农村土地可流转”。最近两年,渡江镇土地流转达到51%,在流转过程中,从单个试水到全面放开,该镇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万变不离其宗:高效开发利用土地,维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产业发展。最近,记者来到渡江镇,感受该镇土地流转的风生水起。

  有土地、没劳力的家庭怎么办?

  莲塘村的曾广东家中有5口人,耕地近2亩。“家里有土地,可没人种。”曾广东说。年轻人外出务工,家里的土地已经荒了很多年。这时,恰巧莲塘村村民曾义平有意大规模种田,村委会干部得知后,当即找到曾义平,为他牵线搭桥。“我们很多村民的土地都流转给他了,共流转了700多亩耕地种甜玉米、葡萄。”曾广东告诉记者。曾义平后来又在村里“转包”了600多亩土地。该村党支部书记曾智奇说:“我们不仅要帮助村民实行土地流转,关键还要规范土地流转行为,维护村民的基本利益。”

  有土地、没效益的家庭怎么办?

  今年48岁的莲塘村人曾女平,家里流转出去土地3亩,一年共收租金1000多元。由“农民”变“农工”,她为土地流转承包老板务工,每天能挣六七十元工资。农闲之时,她进了村里工厂,月收入近2000元。“在家里既能务工挣钱,又能照顾老人孩子。”曾女平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有土地、不愿意流转的家庭怎么办?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有少部分村民不愿意土地流转,宁愿把地荒在那里。”采访中, 渡江镇党委书记曾志新对记者说。在该镇采访时,记者发现情况的确如曾志新所说。有的农民担心,自己没有什么文化,迟早都要回农村,没有土地了怎么生存。有的担心,租金太低,物价上涨快,租出去不划算。“农民务工或经商收入的稳定性较差,土地依旧是他们眼中的‘命根子’。”曾志新说,“我们坚持土地流转必须遵循‘条件、自愿、有偿’的原则。我们通过党员提供科技服务,能人示范带动帮助农民改变思维,让农民真正看到身边的村民土地流转后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规范土地流转承包行为,完善土地流转管理制度,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维护农民土地权益。”

  小田变大田,稳田变活田。

  农民依靠土地保障了自己最基本的利益,承租方依靠土地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个中好处双方领会在心,渡江镇也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加快了社会经济发展,民生得到日益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