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现代农业 >>正文

农业物联网的江苏宜兴模式

文章来源:农业科技报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22日 17:12:16

  远程增氧、智能投喂、预警资讯……新兴的农业物联网技术正在改变传统的螃蟹养殖业生产方式。在江苏宜兴,从2010年初期的水产养殖1000亩单点试验,到如今已发展成水产养殖、畜禽养殖、大田作物、茶叶生产和设施园艺等农业主要生产领域的全覆盖,从初期的试点应用开始步入产业化、市场化阶段,农业物联网的江苏宜兴模式值得我们探索。

  蟹塘变身“开心池塘”物联网助力农业现代化

      江苏省宜兴市高塍镇素以养殖大闸蟹闻名。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蟹农们普遍反映,由于人手不足,蟹苗的存活率和螃蟹养殖的质量受到影响。
    如今,在电脑前点点鼠标,敲敲键盘,甚至通过手机操作,就可足不出户管理几十亩的养殖水塘——这是当地蟹农的生产方式。就像现实版的“开心池塘”,由大量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监控,帮助蟹农在养殖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准确定位,采取远程智能操控手段解决问题。
    远程增氧、智能投喂、预警资讯,在蟹农们的眼里,以往繁琐劳累的工作,如今通过物联网技术平台都可以实现,不仅管理更轻松,收益也更高了。蟹农通过互联网、手机终端登录“水产养殖监控管理系统”,就可随时随地了解养殖塘内的溶氧量、温度、水质等指标参数。一旦发现某区域溶氧指标预警,只需点击“开启增氧器”,就可实现远程操控。同时,监控中心管理人员还可根据塘区的历史数据积累,判断可能发生的天气变化,通过平台向所有蟹农发送天气预警、水产物疾病预警等信息,提醒蟹农采取增氧、移植水草、清塘消毒等相应的防范措施。

  打造农业物联网“宜兴模式”立标准、入补贴

      在宜兴市,以养殖业应用为基础的农业物联网已远远超出试点应用阶段,并通过构建多种形式的支撑,逐步步入产业化阶段。
    宜兴市农林局市场与信息科科长蒋永年介绍,按照“建园区、引人才、上项目”的总体发展思路,宜兴市引进中国农业大学李道亮教授率领的技术团队,积极开展农业物联网项目的研发和示范工作,并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创立“农业物联网的宜兴模式”。
    值得关注的还有,物联网设备竟然列入了“农机补贴目录”。记者了解到,由宜兴市江苏中农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溶解氧物联网设备通过提档升级,产品性能更稳定、监测数据更精确、操作使用更简便,通过了江苏省农机鉴定站的农机推广鉴定,并被江苏省农机局纳入2013-2015年农机补贴目录,开创了全国农业信息化设备补贴的先河。

  创新机制加大扶持加快产业化、市场化步伐

      “农业现代化趋势不可逆转,宜兴的农业物联网发展可以说已经走过了政府扶持阶段,到了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阶段。”蒋永年对记者说。据了解,宜兴市正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创新投资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农业物联网产业化、市场化步伐。
    据了解,宜兴市正不断加快农业物联网产业化、市场化步伐。如加快筹建“中国(宜兴)农业物联网科技园”、推动建立“全国水产养殖物联网数据中心”、积极创建“国家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中心”等等。
    宜兴市不断创新农业物联网发展模式,蒋永年介绍,2013年,宜兴市与美国哈希公司开展合作,引进1000套荧光溶解氧传感器进行先期试验应用,效果良好。今年加快自主研发与创新,实现溶解氧、COD、电导率、PH值等传感器的全面国产化。(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