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村环境整治 >>正文

探索新形势下的乡村复兴之路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03日 08:58:11

  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理事长 刘立仁

    近年参加了江苏省村庄整治的一些活动以后,我想提出一个有趣的命题,就是探索乡村的复兴之路。乡村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80年代的乡村工业化,新世纪前后的乡村撤并,当前的村庄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等,那么今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呢?笔者的初步判断可能是要走上乡村的复兴之路。

  让村庄整治带来的可喜变化,促进乡村更好地发展

  去年,我与江苏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委农工办、省政府参事室、新华日报、省住建厅的同志一起,对江苏村庄整治的工作作了一次中期情况的调查与研究,苏南、苏中、苏北共剖析了6个县,详细察看了20个村庄的整治情况,形成了四点印象:一是村庄整治是近年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出彩点;二是广大农民对村庄整治的认可、满意和期望超过预期;三是基本上未发现大拆大建和负债现象;四是在全面整治的基础上及时导入长效管理。笔者长期从事农村工作,多年来农村的环境状况,听得较多的反映是“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而经过三年的整治,农村环境状况有了一个明显的改变:环境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群众的精神得到提振,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村庄整治与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相结合,又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江苏的村庄整治是在全省范围内同步推开的,群众看得见,体验得到,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2011年启动,2012年初见成效,2013年苏南完成,2015年全省普遍改善,这些目标正在如期推进,也是完全能实现的。现在面临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在全面整治的基础上,及时导入长效管理,巩固提高村庄整治取得的成果;另一方面,更有意义的是通过村庄整治带来的可喜变化推动乡村更好地发展,即乡村复兴。

  努力把握乡村复兴的时机和条件,推动新农村建设

  作出这样判断,是借鉴了国外发展的经验,一般讲国际上发达国家城镇化经历了四个过程:集聚、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江苏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现在也或多或少地出现了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现象。欧美国家的发展表明,乡村的复兴往往出现在郊区化或逆城市化阶段。而我国乡村复兴的条件和趋势是什么?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中央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的决策和政策,推动城市带动乡村复兴;二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人口的回流,推动乡村复兴。闲暇时间的增多和退休时间的延长引起城里人向乡村和小城市迁移,在一些地区导致“第二住宅”在乡村的兴起。三是新时代观念的转变,激活乡村复兴。特别是年轻人从各个方面涌入乡村,带来乡村发展活力的迸发;四是文化的反省让乡村复兴。在城市的大众社会里,个人很难确定自身的个性,在乡村恰恰相反,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人们可以具有自我,并在与其他人一起生活的同时知道他们的区别。这让许多人在经历了城市生活之后重返乡村,而孩子们可以在乡村辨识自身,寻到祖根或化为祖根。

  深刻把握乡村复兴的内涵,让乡村更美丽

  从中国乡村经历了一百多年的传统向现代转型历程来看,新时代的乡村复兴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取向。它要复兴的是乡村传统性智慧在现时过度城市化形势下的重新阐发和发明,是对乡村乃至民族生命之根的重新发现、发扬和创造;它是集农民合作经济、乡村休闲旅游业、生态民居工程、城乡互助型有机农业、乡土性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开放性试验;它是“生态文明”重大战略的新层次的践行,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方式的新转变;它是一种新型的城乡经济互动机制——建立在生产者安全生产、消费者文明消费基础上的农副产品公平贸易机制形成之重要过程。一句话,它是中国特色乡村现代化的时代嬗变和辩证发展。

  例如张家港永联村,就是实现乡村复兴的一个很好的典型。永联村通过自身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在本地实现城镇化的生产生活方式。永联村建设“城中镇”,着力打造的乡村都市,投资15亿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集中居住区,目前已有3200多户家庭、1万多村民入住。社区既符合现代城镇的功能定位,又体现乡村元素的功能要求,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居住环境和谐统一,成为永联村民节地节能、宜人居住的美好家园。

  以上对江苏省村庄整治后的发展作了一些分析,目的是为了把握苏南地区乡村发展的趋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一些地区,在经历了乡村撤并之后,当然,还有很多乡村今后可能会自然萎缩、衰退、乃至消亡,对那些保留下来的乡村,今后要凭借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凭借优美的自然风貌,凭借优势的特色产业,努力走上一条发展复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