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正文

“乡村美”换来“百姓富”——安远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调查

文章来源: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07日 09:32:18

近日拍摄的风光优美的安远车头官溪农家乐景点。 郑敏 摄

乡村游以自然生态环境、现代农业文明、浓郁民俗风情、淳朴乡土文化为载体,对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县的安远,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4.3%,旅游资源丰富,对发展乡村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自2013年以来,该县按照“打造大旅游”的发展思路,结合秀美乡村建设,整合“红、绿、古”等特色旅游资源,大力开发乡村旅游,试图寻求“百姓富”与“生态美”的良性共振。

特色乡村醉游人

近日,记者一进入安远县三百山镇梅屋村,就看到村道整洁、住房别致、村中绿树掩映、小河潺潺穿村而过,犹如一幅色泽鲜艳的山水画。村中梅氏宗祠门坪上竖立的24根“功名柱”,加上祠内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古色古香的客家特色建筑,以及展示出来的匾额文墨,立即让游客感受到“东江源才子村”浓浓的崇文重教情怀。

“现在,来村里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还有好多是来自广东、香港那边的呢。”居住在祠堂边的村民梅春明说。

镇岗乡老围村也拥有较丰富的旅游资源。该村是江西省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因村内有大大小小10余个围屋而得名,其中有全国最大的方形围屋、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生围,以及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尊三围。

“这些客家古围建筑精美,特别是东生围,镂空木雕,雕工细腻,人物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而尊三围更是让人感受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先辈们前赴后继的大无畏精神。”刚参观完景点的浙江游客陈先生说。

“我们根据不同类型的美丽乡村,精心培育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温泉旅游、红色旅游等多元旅游业态,打造‘全景安远、魅力安远’。”安远县旅游局局长李红生介绍说,目前安远己打造了东江源养生休闲度假区、橙园生态旅游区、文化感怀体验区、古迹文物乡村观光区等四大旅游片区,涉及的乡村旅游点超60处。上半年,这些特色美丽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52.7万人次。

不缺游客缺收入

7月20日,周末。在新龙乡江头村,十几名自驾游的游客来到村里的永镇桥参观,边走边拍照。具有客家特色、美轮美奂的古廊桥让游客们流连忘返,但旅程在一个多小时后就结束了。

“每个游客都非常喜欢这里的景致,但村里没有其他景观,他们看完就走。这对村里来讲,除了增加人流量和名气外,并没增加收入。”村民温珍祥坦率地对记者说。

同江头村一样,拥有竹林、古树等美丽自然景观的车头镇龙头村经常能看到游客前来参观,甚至婚纱摄影也会到这里取景,但源源不断的游客大多没能转化为本地农家店等的客源。“这里离县城近,许多游客在这里参观完,直接去县城吃饭,或选择到邻镇一些更具特色的农家餐馆就餐,很少能留住客人。”龙头村党支部书记刘修鹏说,村里一些人家开起了农家乐,但生意一直没有起色。

据了解,虽然近年来安远县乡村旅游已名气在外,但不少乡村游景点单薄、内涵不够,与游客的互动性不强,加上当地群众参与发展旅游的意识不够,且缺乏相关培训,不少乡村游景点并没给村里带去多少收入。

“感觉除了农家餐馆、农家店,就没什么东西可卖了。”李红生说,“其实,发展美丽乡村游和发展其他旅游一样,应该清楚游客来了,你要让他看什么、吃什么、买什么、带什么回去。最好是能够让他住下来,只有放慢游客的脚步,旅游才能带来实在的经济效益。”

延伸链条促增收

形势在悄悄地改变。《若干意见》出台实施后,安远县根据鼓励发展乡村游的相关政策,以及被列为全省首批旅游扶贫开发试点县的机遇,提出了“打造大旅游”的发展思路,出台了《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实施意见》,完善村镇旅游功能和特色景观,引导开发竹编、根雕、特色小吃、风景油画等东江源特色旅游商品,进一步延伸‘吃、住、行、游、购、娱’乡村旅游链条。

县里出政策,村里也在摸索增收之路。

高云山乡上濂村开办了集种植、采摘、休闲为一体的“田大郞”家庭农场,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游山玩水,还可以在农场里体验农事采摘之乐,还能尝到最新鲜的农家菜。

去年以来,车头镇官溪村针对之前景点单薄、内涵不够以及与游客的互动性不强等缺点,新建了采摘园、花卉长廊、游泳池、客家米果体验中心等,一举成为赣南小有名气的旅游新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超3万元。“现在游客不仅多,而且一玩就是一整天,自家种养的米、菜、鸡等农家产品供不应求。”在村里经营农家店的村民易元萍开心地说。

三百山镇符山村也在努力。作为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三百山脚下的符山村,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域优势,开办起了农家餐馆、农家乐,还开发出了客家特色小吃、根雕等特色产品。游客在进景区前可购买小吃,下山后可在村里赏景采摘,体验农趣、品尝农菜、感受农乐。(唐菊 特约记者黄崇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