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正文

中共赣州市委农村工作部2011年工作要点

文章来源:市委农工部   发布者:市农业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7日 10:21:23

         2011年,市委农工部将牢牢把握“一条主线、四个理念”,全面提高组织领导农业农村工作的水平,加强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组织协调,纵深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加快形成我市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实现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组织协调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谋划和协调好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工作;认真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组织协调工作,使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更大成绩;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措施,加强督导,推动我市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农业农村工作的全面进步,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农民安居乐业。

二、努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1、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重点发展果业、生猪、蔬菜、油茶、纸业原料林、甜叶菊六个主导产业,加快发展花卉苗木、禽业、水产、烟叶、茶叶等区域特色产业。按照果业十年发展规划的要求,启动新一轮果业发展高潮,组建脐橙科学研究院,抓好脐橙产业园建设,扩大产业规模,加快推进果业现代化进程。全市新开发果业面积20万亩;组织实施生猪养殖加工“三零”工程,生猪出栏750万头;蔬菜种植面积180万亩;油茶新造20万亩、低改20万亩;纸业原料林新造30万亩,改培16万亩;甜叶菊种植面积2万亩。同时,督促各县(市、区)根据实际重点抓好1-2个产业基础最好、农户参与面最广的特色产业。

2、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制订市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标准,市级抓好宁都、南康、赣县、信丰、瑞金、崇义产业化示范区。每个县(市、区)抓好一个县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

3、加快培育壮大企业集群。以优势主导产业为基础,以优势企业为主体,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兼并联合,组建脐橙、生猪、油茶、林产品加工等企业集团,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上市。

4、扎实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全市重点推广以下技术:(1)测土配方施肥;(2)水稻高产创建;(3)生物物理防治病虫;(4)标准果园创建;(5)低产果园改造;(6)果品贮藏保鲜;(7)生猪“三零”(零疫病、零污染、零药残)养殖;(8)甜叶菊高产栽培;(9)一茬多熟西瓜高效栽培;(10)油茶丰产林;(11)水产健康养殖等技术。每个县(市、区)主推2-3项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提高科技的入户率。

5、积极完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1)大力推广脐橙国家标准和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生产标准。(2)积极开展无公害(出口)农产品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3)每个县(市、区)新发展3个以上无公害(出口)农产品基地、2个以上无公害或绿色(有机)食品。(4)加强农产品检测机构及检测能力建设。40%以上的乡镇建立农产品检测室,具备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能力。所有较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连锁超市建立农产品检测点,建立主要农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追溯制度。(5)积极推进“农超对接”试点工作,引导沃尔玛、家乐福、人人乐等大型流通企业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对接,建立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减少流通环节,促进农民增收。(6)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实行品牌创建奖补制度,全市新发展省级及以上农产品品牌12个。

6、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1)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00个。(2)组建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10%的乡镇建立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分会。(3)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面扩大到60%以上的行政村。(4)抓好示范,市级抓好40个,县(市、区)分别抓好10个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5)加强培训,按市县结合、分级负责、分级培训的原则,年内对注册1年以上合作社的负责人及财务人员进行2次以上的培训,市级集中培训1次合作社负责人,集中培训3次以上合作社财务人员。

三、全面提升村镇建设水平

1、积极推进“三园合一”综合示范区建设。抓好一批“三园合一”(现代农业园、美好家园、旅游休闲观光园)的新农村示范区建设,每个县(市、区)建设1个示范区。

2、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和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加大镇村布局规划工作力度,镇村布局规划覆盖面达到100%。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力争解决乡镇规划建设管理职能缺失、机构不健全的问题,建立职权统一、管理有效的乡镇规划建设管理体制。

3、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全市确定30个示范镇(含3个省级示范镇)进行重点建设,市集中资金扶持5个重点镇。积极落实示范镇专项用地指标。继续抓好其他圩镇的整治建设工作。

4、抓好村庄整治工作。完成村庄整治点任务2000个左右。科学布点定点,以整治大村庄、中心村为主,在布点上向大村庄和交通干线沿线倾斜。在每个县(市、区)建设村庄整治任务10%的精品示范点。启动农房风貌提升工作,重点在交通干线两侧,整体规划、分段实施,进行加顶和立面改造。

5、扎实做好新户型推广工作。做好新编印40套新户型推广工作,督促各县(市、区)组织好工匠培训。健全新户型推广机制,农民新申报建房,必须选定新户型,并严格按照新户型建设。督促各地制定出台具体的奖惩措施,确保新户型推广工作顺利进行。继续抓好农民住宅小区建设,启动一批统一布局、统一户型、统一色调的新户型建设示范点。

6、继续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巩固和完善现有的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和设备,确保垃圾焚烧炉及垃圾清运、收集、处理设施正常使用。加强农村保洁员队伍建设。督促各县(市、区)农村保洁员的工资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并全部采取一卡通的方式进行发放。

四、大力培育新型农民

1、强化农民致富技能培训。一是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突出“农民企业主、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合作社成员”,每个县(市、区)结合特色产业和农村实有人才情况,对2-3类农村人才实行轮训,全市培训1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增强创业带动力和就业竞争力。二是依托阳光工程、雨露计划、金蓝领工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针对重点劳务品牌专业,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引导企业加强就业岗前培训。全年培训转移农民16万人次。

2、启动新市民教育培训。对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结合免费涉农中职教育,抓好创业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等工作,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师傅带徒等形式,通过1-2年的技能培训,使其成为产业工人或职业农民。

3、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加大有线电视、手机报、广播、报刊、网络等传媒在农村的覆盖,丰富三农和普法等节目内容,加大涉农公益广告宣传,提高农民的文化、道德、健康、法律等综合素质。举办“全市农民达人秀”技能比赛,开展全市农民趣味运动会等活动。

4、加快赣州农校市级农民培训中心的改造建设。积极探索开放办学的模式,年内具备较强的培训能力;开展农技人员的轮训。

5、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完善农民教育培训的硬件建设和运行机制,提高培训实效和档次。进一步完善县级农民学院,选准品牌专业,采取校企合作方式,建立健全2-3个特色产业实训基地和2个以上的农民创业孵化基地;整合远程教育网络、电视、广播、农家书屋等资源,完善乡(镇)和行业协会农民培训中心,提高利用效能;添置新型农村社区农民活动室设备,拓宽农民自我教育渠道。

五、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

1、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自然村通宽带进度,力争年内100%的自然村、行政村、乡镇政府所在地通宽带。提高电话的覆盖率,力争100%的乡镇、90%的行政村通3G网络。督促各县(市、区)继续实施农民购买电脑优惠补助政策,年内全市农户电脑普及率达到15%。继续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无线广播村村响”工程。

2、扎实提升农民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组织人员编写农民信息技术实用操作手册,开展信息技术乡村行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年内培训农民5万人次。

3、强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做好《赣州农民手机报》的编辑和发送工作,确保发送到110万农民和基层干部手中;继续做好惠农短信编辑发送工作;更加充分地发挥12316“三农”服务热线作用;加强服务农村网络平台——赣州农网的建设;努力使赣州电视台科教农业频道更加贴近农业农村发展需要。

六、认真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

1、全面推开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作。在今年9个县试点的基础上,2011年在全市18个县(市、区)和赣州经济开发区,全面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全市85%的村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试点。

2、做好化解农村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债务的扫尾工作。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优化农村义务教育环境。

3、选择部分中心镇开展强镇扩权的试点工作。

4、完成乡镇机构改革。按照市委下达的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意见,抓好乡镇机构改革的配套改革工作。

5、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