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正文

摘“穷帽”尽开颜——赣县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纪事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23日 09:21:12

  □刘世平

  季夏时节,走马赣县看扶贫。在沃野田畴中,颇具特色的农业品种长势喜人,承载着贫困户致富的希望;在农家院落里,干部与群众一起思良策、话今昔,扶贫这场攻坚战,把干部群众的心系在了一起;在屋坪晒场上,一场场文化下乡活动如约而至,村民们在欢声笑语中学习政策、明白事理……

  面对“精准扶贫”这道题,赣县把产业扶贫、密切党群干群联系、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相结合,让困难户的“口袋”鼓起来,帮助其“脑袋”富起来,同时,也推动着干部群众的关系好起来。

  产业扶贫让贫困户致富有效

  7月18日中午。阳埠乡黄沙村下坝组的大豆种植基地上依旧忙碌,村民们挥锄抡镐、奋力劳作。“时令不等人啊!我们得抢抓农时,早日打理好眼前这块基地。”说这话的是制作腐竹的专业户陈定琳,今年他在村里流转了60余亩土地种植大豆,专门为制作腐竹提供原材料。“这事干好了,脱贫致富没一点问题。”陈定琳信心十足地说。

  黄沙村有制作腐竹的传统,但由于缺乏大豆,每年都得从外地采购,腐竹制作成本高,制约着腐竹产业的发展。“乡里在实施精准扶贫时,为我们村量身定做了‘发展大豆产业,做优腐竹品牌’的措施。”黄沙村党支部书记陈汉清如是说。

  产业扶贫是赣县助力贫困户精准脱贫的主要手段之一,但贫困对象靠发展什么产业才能更快走上致富路?该县在调研中了解到,一边是贫困对象受经济拮据、技术缺乏、市场信息闭塞等多重因素困扰,一边是已经成为主导农业产业的甜叶菊、蔬菜、油茶、大豆等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急需有更多农户“加盟”。针对这些情况,该县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做大农业产业引导贫困户脱贫。

  做旺一片产业,带富一方群众。如今,该县已有各种专业合作社120余个,近3万名农民尝到了投身农业产业的甜头。仅今年上半年,该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便增长14.8%。

  干部帮扶让贫困户致富有路

  “从发现养蜂可致富,到购买蜂种,再到技术指导、寻找销路,扶贫队员都帮我全盘考虑好了。”正在花丛中忙碌的长洛乡下含村贫困户郑人桂说。

  确保每一个困难户都有干部帮扶,这是赣县的思路,也是行动。今年以来,该县已有6000多名干部进村入户,和困难户结下了“穷亲”。

  “干部帮扶困难户,既是对困难户的帮扶,也是自身作风的转变,这将有效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南塘镇党委副书记罗本昌对笔者说。他和田南村新上组村民王臣财结为了“亲戚”。王臣财家仅有1亩地,口粮十分紧张,加上患病的妻子和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日子很拮据。罗本昌得知他家里的情况后主动上门,给他送去鼓励和信心,帮他谋划种植甜叶菊的致富路子。如今,王臣财家里的甜叶菊长势良好,而他与罗本昌的情谊也是愈加深厚。

  脱贫有困难,干部来帮忙。该县实行单位结对帮扶贫困村,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的工作机制,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结对帮扶的干部结合“学用技术”活动,积极为结对贫困户提供农村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让贫困户掌握生产实用技术,不断提高贫困户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

  “精神食粮”让贫困户致富有乐

  7月18日晚,赣县民俗歌舞演艺有限公司的演员们把舞台搬到了城区的灌婴广场上,一个个寓教于乐、诙谐活泼的节目,让现场的观众在快乐中受到教育。

  实施精准扶贫,文化也不能掉队。赣县的决策者认为,随着扶贫政策的实施,不少贫困户鼓起了“口袋”,富裕既能让群众欣喜,也可能引发不少社会问题。“一些群众有了钱,就去赌博、去奢侈消费,这不仅影响了家庭和睦,也败坏了社会风气,因此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宣传和精神文明创建得及时跟进。”赣县文明办主任李菊英说。

  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让每一个贫困户精神有所寄托。该县文化部门积极行动,创作了一批有主题、接地气的文艺节目,逐一在全县巡演。在全县各村常态化开展“好人”发布工作,定期发布各村涌现的“好人”,同时,开展了“寻找最美赣县人”的评比活动,以群众推荐、群众评选、群众宣传的方式,形成“向身边好人学习,给身边好人点赞”的良好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