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正文

围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强化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4日 09:39:24

         村党组织书记是村级各项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的关键,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领头雁”,其素质高低、能力强弱,直接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关系着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和农村稳定。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建设一支坚强有力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对推进大余县农业农村现代化至关重要。我们以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会议座谈、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现状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调查,以此为基础,提出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大余县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基本情况

         大余县辖11个乡镇,105个村,其中104个村党支部,1个村党总支(南安镇新民村)。目前,105个村党组织书记中,有15人为乡镇干部,其中,7人为2010年招聘的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人为近两年全省统一组织招考的公务员。另有1人被免职(新城镇白田埠村),1人因伤无法履行职责(黄龙镇大龙村),实际在职103人。以实际在职的103个村党组织书记为蓝本,对其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及任职年限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

         1、年龄结构整体较为理想,但年龄老化的问题开始显现。在所调查的103名村党组织书记中,45岁以下(含45岁)的28人,占27.2%;46至54岁的52人,占50.5%,55岁以上(含55岁)的23人,占22.3%。从数据上分析,103个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为49.4岁,其中55岁以下(含55岁)的有84人,占被调查总数的81.6%,说明该县村党组织书记年龄结构相对比较合理。具体来看,又以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为主,40至55岁的有77人,这部分人年富力强,既有干事创业的精力,又在村里有较高的资历和威信。但也应该看到,55岁以上(含55岁)人数达23人,超过总数的两成;特别是60岁以上有8人,年龄最大的达66岁(新城镇南丰村);40岁以下(不含40岁)的仅7人,说明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年龄老化的问题已经开始显现。

         2、学历结构不够合理,整体文化程度偏低。在所调查的103名村党组织书记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43人,占41.7%;高中、中专文化程度45人,占43.7%;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5人,占14.6%。从学历结构分析,该县村党组织书记学历以初中、高中为最多,其中初中43人,高中38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含高中、中专、大专)的有60人,占58.3%,接近总数的六成,这部分村党组织书记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但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有43人,占到41.7%,超过被调查人数的四成,从整体上看,该县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文化程度偏低,学历结构不够合理。

         3、任职年限普遍较长,队伍稳定性、连续性较好。103个村党组织书记中,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不含5年)的16人,5-9年的24人,10-19年的46人,20年以上的17人。从数据上看,具有5年以上(含5年)工作经历的共87人,占总数84.5%,目前在任的村党组织书记中,普遍任职经历丰富。其中,10年以上工作年限的有63人,而且大部分是连续担任村书记职务,说明该县大部分村党组织书记能够得到群众认可,队伍的稳定性、连续性较好。

         二、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陈旧,开拓创新意识不强。调查显示,村党组织书记个人素质高低不一,在引导村民发展经济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是部分村书记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畏难情绪严重,头脑里仍然存在着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思想,缺乏从长远发展和更高的角度看问题的能力。二是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弱,部分干部无一技之长,发展经济能力较弱,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薄弱,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规律认识不足,在引导农民和企业成为市场主体,主动适应市场、占领市场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少数村书记认为自已的主要任务是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稳定,没有把带领群众致富放在首要位置。

         2、理论水平不高,解决问题办法不多。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推进的新时期,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已成为必然要求,经济成份、利益主体、分配方式、思想观念均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新问题、新矛盾不断产生,迫切需要运用新的办法和手段去解决。而一些干部习惯于行政命令手段,方法简单生硬,依法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不高,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3、忽视党建工作,基层组织建设不牢。有些村党组织书记自身的领导素质较低、表率作用较差,导致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特别是面对新形势下党员队伍在管理教育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有些村书记束手无策,放任自流,致使党员队伍涣散乏力,不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的同志仍习惯于“一元化”领导模式,不注重发挥其它村级组织的作用,对其它村级组织和各项工作领导不力。

         4、理想信念淡漠,服务宗旨观念不够。一些村党组织书记对社会上腐朽庸俗的作风、封建落后思想的侵蚀,缺乏有效的抵制,思想意志薄弱。甚至有个别村党组织书记自私自利、化公为私、只讲索取、不讲奉献,甚至以权谋私,在群众中造成不好的影响。

         (二)主要原因:

         1、传统观念没有得到更新。按照传统观念,村党组织书记是村干部,一般限定在本村选人,在本村任职,因而限制了有志改变农村面貌的高素质人才进入农村,使一些没有合格党组织书记的村得不到补充和调整。再加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城乡差别导致农村人才大量外流,使选择村党组织书记的范围越来越窄,特别是在一些比较后进的穷村,书记难选,优秀的书记更难找,只能采取“矮子里拔将军”的办法,这就形成了“越落后越留不住人才,越没有人才越落后”的恶性循环。

         2、强化队伍建设力度不够。对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问题,多年来,县委一直予以高度重视,作为一项根本性、战略性的基础工程来抓,但仍然存在着临时性措施多,系统性、长期性措施少的问题。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对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如何建设,特别是村书记后备队伍如何培养,思路还不够清晰,措施还不够有力。

         3、教育培训仍有较大差距。近年来,县乡比较重视农村党组织书记的教育培训,每年都采取集中培训、举办专题讲座、以会代训等方式进行教育培训,但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不够强,有些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老化,不符合形势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农村工作的实际和需求。

         三、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着眼于建立科学有序的选任机制,选准配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

         随着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大步推进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对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必须牢固树立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的用人导向,真正把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选为村党组织书记。一是拓宽“入口”。要打破地域、身份界限,积极引导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在外创业能人参选村党组织书记,更多地起用创业型、创新型“能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在认真总结“公推直选”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适当扩大试点范围,尝试在软弱涣散村、矛盾多发村等后进村开展“公推直选”试点,大胆选拔那些在群众中有较高公信力和支持度的同志担任村支部书记。对具备条件的村,积极推行村书记、主任“一肩挑”任职模式。二是畅通“出口”。进一步完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管理办法,明确村党组织书记最高任职年龄的具体规定,研究正常离任的补偿办法,加大对不称职村党组织书记的调整力度,切实解决“下”的问题,使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更迭轮替制度化、有序化。对于个别超龄但特别优秀的村书记,经乡镇党委集体研究同意,可以适当放宽任职年龄。三是注重“储备”。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的储备和培养,进一步健全完善见习村干部、见习村民兵连长、大学生村干部选拔培养机制,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短期挂职锻炼等形式,建立充足、优质的村书记队伍后备力量。充分利用今年村级换届的契机,按照“好中选优、配优配强”的原则,从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中“选优”,从企业管理骨干和致富能手中“拔萃”,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总体素质有明显改善。

        (二)着眼于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机制,着力提高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整体素质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提高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整体素质迫在眉睫。必须加大对村党组织书记的教育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他们在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的能力。一要解决“学什么”的问题。组织村书记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知识,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同时,注重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提高政策水平。在抓好理论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抓好村书记的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要邀请有关部门的领导及专家教授就领导艺术、市场经济知识、实用技术、村务管理等方面知识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二要解决“怎样学”的问题。坚持“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将学习作为村书记工作和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建立经常化、制度化的学习机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筑村党组织书记的终身教育体系,健全和完善以集中培训为主体、个人自学为基础的村书记教育培训制度,鼓励村书记通过学历教育、专业进修、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途径搞好学习。三要解决“怎么用”的问题。近年来,该县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创业服务年活动等为契机,分层分批对村书记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进一步提升了村书记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和胸襟。要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发展的新课题、改革的新命题、稳定的新难题、群众反映的新问题,作为学习的主题,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三)着眼于建立科学规范的监督机制,保障村党组织书记健康成长

         加强对村党组织书记的监督管理,要着眼于“管用”,立足于“能操作”,强化民主决策、述职评议、定期审计、诫勉谈话等制度,使村书记的监督管理更加有章可循。一是加强组织监督。围绕村书记作为农村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要求,继续深化村党组织书记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双述双评”制度,使村书记在任期内有责任、有目标、有压力、有监督,着力提高村书记的履职能力和水平,特别是提高村书记带领群众致富、善作群众工作、会抓党建工作的能力。二是加强群众监督。继续深入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一步规范“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运作模式,通过村级事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有机统一,提升村务决策和实施的群众满意度。通过村务公开质询会等形式,将群众质询和村书记“双述双评”有机结合,强化群众对村书记工作的监督。三是加强家庭监督。把对村党组织书记的监督向家庭延伸,开展以“以德治家、以爱暖家、以学兴家、以廉守家”为主要内容的家庭助廉活动。结合国庆、春节等节假日,组织村书记家属代表开展联欢座谈,通过发挥好家庭的教育渗透和监督预防作用,进一步提高村党组织书记的自律意识。

        (四)着眼于建立科学的激励保障机制,激发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整体活力

         要围绕“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建设目标,进一步完善村书记队伍激励保障机制。一是提高经济待遇。坚持“以合理的待遇留人”,严格执行村干部报酬逐年增长机制,使村书记报酬逐年稳定增长,努力实现“干好有合理待遇”的目标。二是拓宽政治出路。继续坚持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中选聘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制度,在圆满完成2010年的选聘工作基础上,每年拿出若干名额来选聘,将这项工作长效化、制度化。同时,利用乡镇换届契机,严格按照工作程序要求,认真做好从村书记中选拔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工作,进一步拓宽村书记的政治出路,让优秀的村书记有盼头,激发村书记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强化退岗保障。目前,该县为所有村党组织书记办理了基本养老保险,对符合条件的离任老村党组织书记,按照每月80元标准发放了生活补助,初步实现了“退岗有一定保障”目标。今后,要健全和完善村书记个人档案,加强村书记的管理和跟踪服务,对于长期担任村党组织书记,退职后生活确有困难的,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让他们感受到组织上的关心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