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正文

石城:新农村建设引领农民走向“三新”生活

文章来源:赣南日报   发布者:市农业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20日 15:51:01

      “新农村,环境佳,绿色低碳人人夸;新农村,变化大,人人热衷搞文化;新农村,气象新,农民唱响致富经……”盛夏时节,记者走进石城县乡村,不时能听到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顺口溜。它们由民间文艺爱好者创作,语言平实,朗朗上口,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农民建设新家园、追求新生活、发展新产业的变化。

    绿色低碳:家园新标准

      走进石城县琴江镇月亮湾新村,一股股花香扑鼻而来,一幅“山碧树木绿、水秀小楼美”的画面跃入记者的眼帘。

      “以前我们这里是一座荒坡,四周光秃秃的。现在可不一样了,到处都是树木,我们就像住在大花园里!”指着村庄周围郁郁葱葱的树木,村民邱过房告诉记者,自从开展了新农村建设,村理事会通过统一规划、统一购买材料、统一发包、统一施工的方式,对村庄进行美化亮化,使村庄绿树成荫、花香弥漫。该县县委农工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政府引导,农民参与庭院、道路绿化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村庄绿化率达到了35%以上。

      家园崇尚绿色,生活崇尚低碳。记者漫步在琴江镇怡然居新村发现,新农村里处处践行低碳环保理念:沼气池、太阳能节能路灯……为有效处理垃圾,该县新农村建设点建立了“民管民受益”的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建起一个个无害化新型焚烧炉,聘请了专职保洁员每天定时收集垃圾,将有机、无机垃圾分别开来,有针对性地采取回收利用、堆肥填埋、入炉焚烧的无害化处理方式,确保村庄干净整洁。农民们也从以前的“各扫门前雪”到现在的“新村是我家,保洁靠大家”,人人争当义务保洁员。

    文化娱乐:生活新品位

      “惠民政策像太阳,照在心里暖洋洋,思前想后感谢党,乡村处处产业旺……”8月8日,在石城县横江镇秋溪村农民广场,一场农民的文艺盛宴拉开了序幕,欢快的秧歌,迷人的灯彩,有趣的歌谣,台上演出的并不是知名演员,却将演出的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为了庆祝大丰收,村民们自导自演筹划了这次演出活动,人人过了一把“明星”瘾。

      “现在,我们这里的文艺活动非常活跃,村民们不时地将自导自演节目在文化活动中心表演,一些文艺爱好者组成了文艺队,走村串户表演还能赚外快呢!”村民赖德兴高兴地说。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对文娱活动有了更高的需求。对此,石城县通过群众捐资、部门援资、客商投资等方式,逐步完善文艺协会和活动场所建设,使农村文化活动规范化、规模化、组织化,让农民活动有场地、展示有平台、欣赏有内容,还激活了文化消费市场。据悉,石城县近年来累计投入建设资金600多万元,兴建农家书屋70多个,每年接待读者12万人(次);民间表演剧团每年在农村举行有偿演出300多场,农民的文化消费额以每年15%左右稳步提升。

    自主创业:人生新追求

      “热忱欢迎外地游客光临,本店将为你们提供优质旅游服务……”在石城县龙岗乡水庙新村,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个特别的酒楼广告。店主赖小云告诉记者,近期每个月途经酒店的游客都有近千人,不少游客选择在乡村酒店里品尝农家菜。乘着该县旅游业迅猛发展的东风,乡村酒店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赖小云说,以前村里全靠一条黄泥小山道通行,年轻人纷纷远赴外地务工。前年,政府出资将该村至206国道的路硬化,自去年起,县里旅游业发展迅速,引来了不少游客,带旺了村里的人气。不少在外务工人员正是看准了这个机会,纷纷返乡创业,他们开餐馆、卖特色农产品、种脐橙……如今的水庙村,家家有致富产业、户户有稳定收入。

      离开水庙村,沿206国道往县城方向走,途经珠坑乡,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万亩油茶示范带……如今的石城乡村,农民创业成果喜人:大由乡的十公里生态示范养殖带、秋溪村千箱蜜蜂养殖基地、长江村千亩早熟芋头种植基地、坝口村千亩鱼苗培育基地……截至目前,石城县已发展规模种养基地60多个,近万名农民走上了自主创业道路。据统计,仅今年1月至7月,就有90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自主创业。(○特约记者赖於艳  记者刘珊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