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正文

大余:高奏农村保洁和谐曲

文章来源:赣南日报   发布者:市农业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13日 15:35:02

      在章江源头大余,除了南安板鸭、烫皮名声在外,最新又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妈妈文宣队”,她们可是让农村垃圾分类知识走进千家万户的“秘密武器”。大余县探索出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新模式,初步形成了农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现在在大余农村,干净整洁、文明卫生,前不久该县还荣膺“2009年度全省农村清洁工程试点工作先进县”称号,成果的背后,有不少故事。

    蔡大秀的“美容工作”

    今年69岁的蔡大秀是大余县池江镇新江村灵潭里社区的一名普通妇女,村里人只要提到她,个个都竖起大拇指,称她是灵潭里的“美容师”。自2006年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蔡大秀就自觉担负起了社区的清洁卫生工作。每天早上7时,她就开始在社区的公共场所打扫卫生,从社区内的文化小广场,再延伸到每一条水泥路。在她的努力下,灵潭里建设点被评为全市“最佳绿色生态新村”。

    “剩余饭菜等易腐类垃圾要倒入沤肥池或沼气池;金属、塑料、橡胶、纸等可利用垃圾,可以送供销部门回收,还能补贴家用;废弃电池、过期药品、废日用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质,要运送指定地进行无害化处理……”在该社区文化小广场,一群农村妇女正在一起摘花生,闲不住的蔡大秀抓住机会,开始向大家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一村民告诉记者:“你看,过去我们是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现在大家卫生意识强了,垃圾乱扔、污水随地流的现象也没了。”

    蓝连多家的厨房

    “扑哧”一声,蓝莹莹的火苗跳跃而出。“你看,我的这个灶头烧的是沼气,沼气池还是政府免费为我建的呢。”日前,大余县新城镇巷口村新屋坪保洁员蓝连多在自家厨房里,一边忙着炒菜,一边向记者介绍:“我们现在煮饭、炒菜、烧开水,全用上沼气,既方便又卫生。”

    在大力推进农村清洁工程过程中,大余县农村聘请的427名保洁员,每天都会收集到大量有机垃圾,这些垃圾往哪里倒?到哪里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县免费为省扶建设点、交通主干道沿线村庄的保洁员各新建一座容积达8立方米的沼气池。沼气池建设资金由县能源办按每个12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不足部分由省扶建设点在“三绿一处理”资金中解决。

    沼气池由保洁员专人管理,负责收集全村易腐烂的有机垃圾,如菜叶(根)、剩菜剩饭、瓜皮果壳、残枝败叶、稻草杂草等用作沼气原料,每座沼气池每年可为保洁员直接增收节支1000元左右。

    吴斌的废品收购站

    “以前,家里的破铜烂铁都丢到河里,现在我会收起来,等收购员上门收购,既方便,价格又合理。”大余县池江镇板棚村村民老李如是说。承担上门收购工作的,是池江镇吴斌废品回收站里的3名专职收购员。

    废品回收站负责人吴斌告诉记者:“这3人要承担5个村的废品回收任务,工作量很大。于是我们采取分片包干的形式,与流动收购员签订责任书,实行每日上门服务,与保洁员实行有效对接,做到应收尽收。”记者看到,在废品站醒目处还张贴回收价目信息和品种,引导村民自觉分拣可利用废品和封存废品。据了解,该废品站今年可利用废品回收业务量同比增加了5吨,废玻璃等回收量同比增加了3吨,封存废品增加了0.15吨。

    吴斌废品回收站的迅猛发展,是大余县努力构建立体式垃圾回收网络的一个缩影。县财政以补贴形式,用于对有害垃圾及微利可利用垃圾进行回收,在全县范围内设立了16个乡镇废品回收中心、84个村废品回收站以及314个村庄(建设点)废品回收点。(钟华赏 特约记者彭承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