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正文

全南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提升农村文化生活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06日 14:44:4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此背景下,全南县大力实施乡(镇)级一站一团一场、村级一室一队一院、组级一户一人一栏等三个三文化惠民工程,初步建立了惠及全民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乡有广场 村有庭院 组有能人 服务体系覆盖全民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全南县社迳乡综合文化站前的小广场上传来优美欢快的音乐声,一群男女老少,踩着整齐的节拍,快乐地跳着广场健身舞。自从文化站建成投入使用以来,36岁的圩镇居民石泉美几乎每天都来跳舞。律动的音乐,轻盈的舞步,矫健的身姿,给山乡的夏夜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近年来,随着政府财力的增加,加大文化投入,健全文化服务体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变得水到渠成。为改变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相对滞后的现状,全南县从今年开始大力实施乡(镇)级一站一团一场、村级一室一队一院、组级一户一人一栏等三个三文化惠民工程(即: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文艺演出剧团和文化广场;村有文化活动室、文艺演出队和文化庭院;组有文化中心户、文化能人和文化宣传长栏),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三个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中,该县非常注意功能配套:乡镇综合文化站要达到三室一厅标准,即设有阅览室、培训室、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和多功能活动厅;村级文化活动室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里面必须配备有棋牌、体育、电教和广播等设备,有条件的地方还要配置电脑,供村民上网;自然村落里的文化中心户则要达到六个一标准,即一块牌子、一部电话、一个学习场所、一个百册以上的图书柜、一套现代教学设备、一套娱乐设备。

    按照以上标准,目前,全南县已经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9个,建设村级文化活动室96个,实现对所有乡镇、村的全覆盖;培育文化庭院、文化中心户197户。即使在最偏远的山村,居民在15分钟内都能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

    周有影视 月有演出 节有庆典 群众文化繁花似锦

    无需精美的舞台背景,更没有七彩的霓虹灯光,717,全南县陂头镇陂头村高车村小组的小广场上,一场主题为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的乡村红歌会热闹上演。不同的是,这里的主角个个都是地道的农民。平常挥舞锄头的手拿起麦克风照样挥洒自如,天天吆鸡喝牛的粗犷嗓子唱起歌来也像模像样,偶尔一句拉腔走调,更是让现场气氛在善意的笑声中趋于沸腾。

    立足日益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全南县红色文化魅力广场激情全南等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一个周有影视展播、月有广场演出、节日大事有庆典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全南县文广局局长陈辉自豪地说:过去的全南农村,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现在,走进全南任何一个社区或者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地,阅览室、电脑室、小戏台等公共文化设施一应俱全,农民的文化生活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为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全南县积极推动文化下乡,仅今年以来,县采茶剧团巡回演出100多场,县电影公司放映队每年深入乡村放映260多场次,县图书馆开展送书下乡20多次。

    在组织文化下乡的同时,全南县还利用文化阵地,引导群众自发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让群众从文化的看客变成舞台的主角。在陂头镇长城社区,每天到社区文化站广场跳舞的大妈们组成演出队巡回各地义务演出;在中寨乡罗坊村,村里农民演员每月都要表演一场以上的节目,每逢重阳、春节等节日还举办文艺晚会……

    传承文明 传递和谐 传诵幸福 文化雨露惠泽民生

    金龙镇跃前村缪社妹家中建起文化庭院后,他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不厌其烦地给村民传授养鱼技术,帮助他们发展养鱼业,今年全村村民人均养鱼1.5亩,每户可增加纯收入2000多元。现在庭院成员已从10多人发展到50多人,培养出一批养殖、种植能手,先后为附近3个村建起了科技示范点。

    蓬勃发展的群众文化,不仅成为全南农民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了增进人们幸福感的催化剂,还形成了培育农村文化的内生机制,繁荣了当地农村乡土文化。

    陂头镇瑶族村是全省唯一保留自己生产生活习俗、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瑶族聚居村。这里的瑶民普遍能歌善舞,有着只要会说话就会唱歌,只要会走路就会跳舞的美誉。近些年,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瑶族传统文化变得支离破碎,面临失传。随着文化设施的健全和文化团队的建立,村民们邀请民俗文化专家对民族歌舞等民族文化进行整理、挖掘,特别是经过重新编排的传统舞蹈花棍舞,既保留了民族特色和原有的艺术风格,又增添了许多现代舞的元素,变得更加引人入胜。而由瑶民组成的花棍舞演出队也逐渐走出大山,足迹踏遍大江南北,最远甚至到了西藏拉萨。100多场的演出处处引起人们的惊叹,演出队的成员们也因此鼓起了腰包。

    据了解,全南农村已经组建各类民间文艺团体137个。这些文艺团体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既丰富了自己的业余生活,又让该县的车马灯、花棍舞、香火龙等得到活化传承,重新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