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正文

赣南粮仓的“丰收密码”

文章来源: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9日 16:41:37

宁都县竹笮乡新街村农民利用收割机收割水稻。(资料图片)

11月25日,初冬的阳光格外温暖,售粮的汽车在中央储备粮宁都直属库前排成了长龙。“政府托市价高于市场价,今年晚稻我向国家销售了10多万公斤!”宁都县梅江镇七里村种粮大户郑敏敏也在售粮大军当中。据宁都县粮食流通服务中心副主任黄建华介绍,今年该县早中晚三季共种植水稻97万亩,生产水稻4亿公斤,同比增长5%。

如何能够使粮食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增产,宁都县水稻增产的底气从何而来?记者走进“赣南粮仓”宁都县采访。

机械入田

——解放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

“用机械化种田,不仅省时省力而且效率、效益都提高了不少。”郑敏敏利用排队的时间对来访的我们介绍说,现在很多年轻人还保留着老观念,种田苦,怕种田。郑敏敏接着介绍,他自己跟着爷爷从2009年开始用全程机械化种植水稻,到现在已经很适应这种生产模式了,工作虽然辛苦,但是还是有不少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现在的农民需要掌握机械化生产,实现一人种多人的地,农业才能发展得更强、更好。”郑敏敏描述着自己心中的农业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宁都县农机局干部郭明晖介绍说,农业机械作业在粮食生产中不仅能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增加单位面积产量,而且能降低作业成本。以水稻机插为例,实施机械化插秧,早稻、中稻、晚稻都能增产,每亩可增产25公斤到50公斤,机械插秧比人工插秧成本低30%左右,农机作业服务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

“现在宁都几乎每个乡镇都有农机销售点。”郭明晖告诉记者,近几年,该县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全县目前农机总动力达到62.5万千瓦,拥有各种农业机械9.7万台(套),其中耕整机11305台,运输型拖拉机1300辆,手扶拖拉机2609台,联合收割机637台,动力式插秧机192台,其余的为碾米机、粉碎机、榨油机、脱粒机和排灌等机械。

科技入田

——用科技武装农民,减小种田风险

宁都县石上镇农民符宏辉在收割完的水稻田中,将稻草均匀铺满田面,并撒上腐熟剂,加速稻草腐烂分解成供农作物吸收利用的有机肥料。符宏辉是该镇的一名水稻种植示范户,自2005年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以来,他一直被遴选为科技示范户。

“我既是学生,也当先生。”符宏辉乐呵呵地说,自从被选为科技示范户以来,不管多忙,县里的每次科技培训课都有他的身影。“现在种田还是很讲究的。”在生产上遇到疑难问题或自己把握不准的问题,符宏辉总不忘打电话咨询县里的技术指导员,怕解释不清楚,他甚至还带着样本跑到县农粮局去,直到把问题弄懂、弄透为止。为把自己所学到的科学种田知识毫无保留地教给辐射户和其他农户,符宏辉把家当课堂,传授科学种田技术;以田间为“黑板”,现场展示科学种田所带来的实际效果。正是由于符宏辉的积极主动,大胆地开展试验示范,从而极大地影响和带动了周边农户。现在,他所在的小组100%的农户都采用了抛秧技术、“多用一斤种 增收百斤粮”技术和土壤有机质提升等节本高效栽培技术。

科技就是生产力,为提高粮食产量。近年来,宁都县以“三送”工作为抓手,组织农业干部和专家下基层、解难题、送服务活动,面对面、手把手地全力推广良种良法,完善农技传播途径,在全县构建起一张农技直达网,确保农民及时掌握新农技。

该县农粮局局长曾晓青介绍,该县结合粮食高产创建、农民知识化工程等项目进行逐级培训,县级培训各基层农技站站长、土肥员和农资经销人员,基层农技站主要培训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大户带动周边农户。该县还不断推进农村信息化工程,联合通讯、网络等信息部门,建成了县有信息网、乡镇有信息中心、村有服务站、组有信息员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目前,全县建立村级信息服务站100多个,通过短信、网络等收集、发布农业信息3000多条。

改造入田

——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农田承载力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但是改造粮田的方法是无限的。

“今年的两季水稻加起来亩产超过了800公斤!”宁都县黄石镇大岭村村民张成均感慨地说,以前种田靠天吃饭,涝不能排,旱不能灌。每年集中浇水的时候也是村民矛盾集中爆发的时候。现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建了水泥渠后,下雨天晴都不会有大问题了,旱涝保收。

“大岭无岭岗,天晴晒光光,落雨水汪汪”。这是黄石镇大岭村曾广为流传的一首民谣,也是多年来黄石镇农民“望天种田”的真实写照。

2011年,宁都县将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定在黄石镇,项目主要涉及江口、大岭、大洲塘3个村的20个村小组,规划建设面积1万亩。该县政府与黄石镇,黄石镇与3个村层层签订责任状,层层抓落实。经过3个月改造,原来高低不平,大小不一的农田变身为“田成方,树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拥有沟、渠、路、田、桥、涵、闸全面配套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该县农业开发办主任彭秋生说:“农机可以在田间驰骋,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同时水资源利用率由原来的50%提高到了70%,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大大增强了。”

近年来,宁都县按照“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要求,抓紧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确定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分区布局、建成标准、主要措施,指导各部门、各地方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积极筹措落实建设资金,突出重点区,抓住农田灌排、土壤质量和耕作技术突出问题,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据了解,去年,宁都县农业开发高标准农田项目共投入资金1440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8000亩,新增灌溉面积2000亩,年新增粮食产量248万公斤,新增油料生产能力10.5万公斤,项目区农民增收总额1455万元。今年,该县小布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开始进入投标阶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丘陵地带的宁都,会有更多一望无际的稻田。(廖海峰 特约记者曾嵘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