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正文

红绿交融 震撼人心——探访中国传统村落之兴国县官田村

文章来源: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09日 10:11:38


红绿交融 震撼人心

——探访中国传统村落之兴国县官田村

□应慈惠 特约记者肖明 文/图

官田全景图。

官田中央兵工厂枪炮科一角。

将军故里、山歌之乡及军工摇篮是兴国县的三大名片,而军工摇篮就在兴国的官田村。官田村,自然环境优美,红色文化厚重,村民生活和谐,被入选为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近日,记者踏上了官田的探访路。

走进官田村,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前有良田片片,后有青山叠叠。小桥、流水,与那古朴的屋舍,构成了一幅江南水墨画,令我们沉醉。

官田村位于兴国县东北部,距县城45公里,面积14平方公里,全村人口2588人。据史料记载,陈氏第43世祖先陈名杰于康熙十四年进村开基,距今近400年。

入村一下车,放眼望去,一条清幽的小河映入记者的眼帘,水不多但很清澈,阳光一照,波光粼粼,一排排传统建筑依河而建,古朴大方。蓝天白云、青砖瓦墙及那缕缕青烟,让人美不胜收。

之后我们在村民那儿得知,那条纵贯村落南北的小河叫官田河,是村里的母亲河,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官田人。逐水草而居,是中国传统村落建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官田村,便诠释得淋漓尽致。

在村党支书陈祚林的指引下,带着崇敬之情,我们先后来到官田中央兵工厂枪炮科、弹药科、利铁科及军工俱乐部参观。走进这些由石墩、木柱、石瓦构建,富有客家天井式风格的古屋,让人的心情汹涌澎湃。

据陈祚林介绍,官田中央兵工厂是在1931年10月第三次反“围剿”后创办的兵工总厂,它是由红军总部修械所、红三军团后方修械所、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修械所、白石红军修械厂等单位合并而成的中央红军兵工厂。它的建立,标志着在我党领导下正规兵工厂的诞生,官田中央兵工厂是当时红军最大的兵工厂。当年的中央兵工厂厂址,是由红军总司令朱德确定的,选在馨香瑶圃、文华公祠、陈氏宗祠、万寿宫内,都是清一色的青砖瓦顶、油漆粉画、飞檐翘角的古建筑。房子依山傍水,后山突兀,便利防空,为我国的军工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官田中央兵工厂成立之初,设有枪炮科(下设修理、制造、木壳、牛皮、刺刀等股)和弹药科(下设炸弹股、子弹股),共有200多名职工。到了1933年春全盛时期,兵工厂下设枪炮厂、弹药厂、杂械厂3个分厂,共有500名职工。兵工厂在两年半时间,克服了种种困难,为苏区红军大约配制了4万多条步枪、40多万发子弹,修理了100多门迫击炮、2门山炮、2000挺机枪,制造了6万多枚手雷、5000多个地雷,有力地支援了红军反“围剿”的斗争,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934年10月,除留下100余人坚持打游击外,全部分批随红军北上长征,后来成为八路军兵工生产的骨干。

一件件文物、一个个故事,把我们所有思绪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在那样艰苦的战争年代,军工人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以视死如归的情怀,创造出永远载入史册的“军工神话”。先辈们所锻造的“军工精神”将永生,一代一代地往下传承。

1987年12月,官田村兵工厂旧址被江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官田村兵工厂旧址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6年6月,官田村兵工厂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10月,官田村兵工厂旧址被国防科工局列为首批全国军工文化教育基地。

……

如今的官田村,名气大了,人气旺了,基础设施好了,村民的幸福指数高了。

“如今,村里的路宽敞好走了,自来水通了,电压稳定了,我们的日子真是越过越滋润。”村民陈建洪乐呵呵地说。

官田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挖掘潜力,大力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官田有13个村小组,共有耕地1480亩,当地群众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油茶、脐橙、李子等现代农业产业。目前,该村已建立近5000亩农业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