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风廉政 >>正文

善解群众的问题

文章来源:江西廉政网   发布者:市委教育工委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6日 15:30:12

    近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时指出,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新矛盾、新问题。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实践表明,这些问题解决得好,群众的幸福感就会增强,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如何解决问题?笔者认为,最起码应做到“三不”:见了问题不能躲。要正视群众的问题,并尽心竭力为群众解决问题。“成绩不讲跑不掉,问题不解决躲不掉。”现实中,一些干部看到问题就回避,遇见问题绕道走,无视群众疾苦,以为耳不闻、眼不见问题,就万事大吉、一片祥和。如此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之举,往往使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小隐患酿成大灾祸,此类教训极其深刻。

    解决问题不能拖。问题解决一个少一个;不解决,始终都是问题。每一名干部都要有“群众问题不解决就寝食难安”的精神,积极创造条件予以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也要耐心解释,使之心服口服。切不可像有的干部那样,为了一时平息群众怨气,表面上态度“诚恳”,对群众乱许诺,事后则把问题搁一边,不闻不问,久拖不决,群众找上门来也只是搪塞应付,以为问题拖一拖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实际上,这只会使问题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解决,这是很危险的。

    敏感问题不能压。敏感性的突发事件等问题,一旦出现是捂不住、压不得的,正确的处理原则是速报事实、慎报原因、动态跟进。只有第一时间抢占信息制高点,尽可能地缩小谣言和小道消息的传播空间,做到既不失语又不妄言,正视听、除杂音,才能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化解,从而从容应对、赢得信任,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问题出现了,就要千方百计加以解决;表面上看不到问题,并不代表没有问题。每一名干部都要向“治乱平怨”高手——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文建明学习,“热爱问题”、寻找问题,并积极为群众解决问题。当前,我省正在开展的“十万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和谐”活动,目的就是要求广大机关干部深入基层,访民情、找问题,解民忧、促和谐。此举效果明显,因而受到群众欢迎。

    是否愿意解决群众的问题,体现了干部的工作态度和执政理念。极少数干部把官位和个人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上级不注意”,善“接天线”、不“接地气”,对群众冷暖漠不关心,对基层问题视而不见,这是要不得的。

    是否善于解决群众的问题,是衡量干部领导水平高低和执政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尺。极少数干部不善学习、头脑简单,处理问题、解决矛盾思路不活、办法不多,面对问题或束手无策,或一团乱麻,或违背群众意愿,用蛮力平息群众的怨气,这是极其错误的。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各级领导干部务必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解决群众问题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开动脑筋、把握规律,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满腔热忱地为群众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排忧解难。惟其如此,广大群众才能共浴公平正义的阳光,才会怒气消、怨气疏、恨气解,人人扬眉吐气有尊严、心平气

    顺享和谐,民心凝聚、共谋发展的氛围才会不断浓厚起来。(钟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