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与交流 >>正文

天津市高校党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5日 10:00:30

  倾力打造更坚强的战斗堡垒——天津市高校党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编者按: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做好高校党建工作,对国家、对民族、对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市高校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一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市、服务滨海新区、造福人民群众提供了坚强的政治组织和人才保证。

  近年来,我市高校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一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三个发展”“三个延伸”和“三个转变”,集中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优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市、服务滨海新区、造福人民群众提供了坚强的政治组织和人才保证。

  推动“三个落实” 实现“三个发展”

  经过多年的探索,市委教育工委逐步建立起天津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整体目标、工作思路和长效机制,解决了“干什么”“怎么干”“如何干好”的问题。

  推动“大稳定”格局的落实,实现高校党建和谐发展。目前,本市各高校已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大稳定”工作格局,形成了预警体系、应急体系、现场处置、源头控制、诉求表达、监督考核等工作机制,做到随时掌握师生思想动态,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切实加强和改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防范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使和谐校园建设迈上新阶段。推动《若干措施》的落实,实现高校党建创新发展。去年底,我们结合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的若干措施》,通过半年的系统贯彻落实,使高校党建创新发展取得新突破。

  推动《考核评价办法》的落实,实现高校党建科学发展。从2001年起开展的高校党委评估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天津高校基层党建的规范化、制度化进程,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今年4月,我们又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天津市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进一步细化了指标体系和操作流程,为高校党建科学发展提供了有效参考。

  打造“三个品牌” 实现“三个延伸”

  进入新世纪以来,市委教育工委和各高校积极搭建党建工作平台,历经9年精心打造了三大党建品牌,进一步拓展了高校党建工作的体系、广度和深度。

  推进“强基创先”工程,实现高校党建工作体系的延伸。各高校主动适应形势和任务发展的需要,不断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划小基层党支部,健全“校—院—系”三级基层组织体系,进一步明确了二级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的工作职责,完善了党政分工合作、共同负责的工作机制和议事决策等工作制度,并大胆尝试在教研室、科研团队、社团建立党支部,使党建工作由学校党委逐步向二级院系延伸,确保了党的工作和党的组织双覆盖。

  坚持“创最佳党日”活动,实现高校党建工作向群体的延伸。各高校基层党组织紧密围绕中心任务和党员的思想、工作实际,组织开展了一大批主题鲜明、新颖灵活,富于思想性、创造性的特色党日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坚持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党支部,实现高校党建工作内容的延伸。多年来,各高校副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坚持参加双重组织生活,通过讲党课、与普通党员交朋友、共同研究工作、帮助解决问题和听取群众意见等形式,及时了解基层党员群众的思想和工作状况,使党的工作由“规定动作”不断向“自选动作”延伸。

  抓好“三个服务” 实现“三个转变”

  抓好服务基层工作,实现作风转变。市委教育工委领导率先垂范,按照各自分工,“一对一”帮助高校做好服务。以建设学习型、研究型、服务型机关为目标,工委各职能处室将深入各高校调研工作常态化。各高校党委带领广大干部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层层搞好服务。

  抓好服务党员工作,实现理念转变。我们结合高校特点认真落实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和落实党员主体地位,通过政治上关怀、思想上关心、精神上激励、物质上帮扶等有效途径,关心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

  抓好服务群众工作,实现职能转变。按照中央和市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要求,我们指导各高校深入开展了“三观”主题实践活动,并针对高校师生的特点,不断丰富党员服务群众的内容,提高了党员联系群众的意识、服务群众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