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与交流 >>正文

抓小事 干实事 解难事

文章来源:人民网   发布者:市委教育工委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31日 15:39:35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新时期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的执政理念的最高概括。落实到每一名特别是领导干部身上,主要任务就是要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政策,紧扣抓小事、干实事、解难事这个切入点,紧贴实际和本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抓小事。小事与大事是相对的,解决好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小事”,使之转化为具体行为和实践,这是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大事”。小事并不小,小事成就大事。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老子曾说过:“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今天,正是右玉县18任县委书记和县委、县政府一班人60年来不求“显绩”,一任接着一任、一届接着一届,率领全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做好植树造林“小事”, 把一个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变成生态良好的“塞上绿洲”,创造出党和人民满意的业绩。小事折射出的恰恰是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态度问题。做好服务群众的“小事” 不仅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责任,关系到
党风政风。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问题,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这句话鲜明地表明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同时也从更高的层面上,对党员干部提出的更高要求。一些小事更能彰显出党员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位置。事实证明,哪些天天喊着做“大事”的人,热衷于“大手笔”、“大规划”,搞“见效快,摸得着”的政绩、形象、面子工程,执法中违规操作、态度生硬、简单粗暴,往往使工作陷入无端的被动,贻害无穷,工作越干群众越不满意;哪些心有人民、心忧百姓、情系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尽心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善抓“小事”的人,往往群众口碑好、威信高。这才是人民公仆要做的“大事”。

  干实事。少说空话、多干实事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工作作风。“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要将干实事内化为一种责任、一种意志、一种能力、一种作风,重在三个方面着力:一是狠抓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有了好的决策、好的部署,关键在于落实。刚刚公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已从新的战略高度、新的历史起点明确了新一轮发展目标,如何使规划纲要变成各级的实际行动,变成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首要的是做好规划纲要的深化、细化、转化工作,确保规划纲要在实施执行中目标不偏、任务不减、标准不降,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二是紧贴实际谋发展。充分认识当前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新变化新挑战,把握发展机遇,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努力谋求“五个发展”、实现“五个统一”,即:谋求科学发展,实现科学发展与跨越发展的有机统一;谋求转型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机统一;谋求创新发展,实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的有机统一;谋求绿色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谋求为民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三是群众得实惠。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首务民生,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做到“一心想着群众”,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一心一意为发展谋思路找出路;做到“一切依靠群众”,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体验民生、体会民意,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做到“一切为了群众”,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按照轻重缓急,亲力亲为、尽心尽力,事事有回应,件件抓落实,务求实效实绩,实现幸福指数与发展指数同步提升。

  解难事。体现在有效应对危机挑战、突破发展“瓶颈”、化解社会矛盾等难解的破解上,这不仅考验着党员干部的能力水平,同时也是对党员干部工作实效的直接检验。要努力营造破解难题的氛围,面对难题不回避、不畏惧、不埋怨、不撒手,以锲而不舍的“韧”劲和创新开拓的“巧”劲,革故鼎新,敢于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用新思路、新胆略、新办法去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实化破解难题的具体措施,针对经济增长结构、新兴产业、低碳经济、城乡一体化建设等发展难题,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等民生难题,久拖不决的企业改制、城市拆迁等历史遗留难题等,分析深层次原因,把握难题的特点规律,善于运用“解剖麻雀”的方法,找准症结,拿出化解难题的具体措施,科学制订方案,列出具体清单,实施责任绑定,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和破解合力;坚持深入一线破解难题,把破解难题的过程作为转变工作作风的过程,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对策在一线产生、难题在一线破解、成效在一线评价、机制在一线完善,注重发挥群众智慧,汇集群众力量,提高难题的破解率。党员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