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与交流 >>正文

熊丙奇:从周冬雨的考分谈高考成绩该否公布

文章来源:中国人教育   发布者:市委教育工委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8日 16:18:35

  高考成绩放榜,作为明星考生的周冬雨引人关注。连日来,关于周冬雨的高考分数在网上出现了三个不同版本,最为惊爆的无疑是154分的说法:语文66分、英语26分、数学13分、文科综合49分。其经纪人通过微博回复,不是令人恐怖的154分,是286分,虽然跟周冬雨期待的分数有差距,但按照去年的分数线也是有希望的!(广州日报6月29日)

  这实在是一个分析是否该公布高考成绩的好案例。近年来,各地从“推进素质教育”出发,纷纷做出决定,不公布高考成绩、不对高考成绩排名,以“确保高考信息只用于本人填报志愿和录取招生”。这貌似保护考生的隐私,反对炒作高考分数,然而,这种做法于关系到考生升学命运的高考来说,是不妥当的。

  在目前的大学升学录取中,高考成绩是唯一的录取依据,因此,高考成绩就不属于个人隐私,而是关系到考试公平的公共信息了——如果一名考生的信息不被其他考生知晓,其他考生怎样监督他被某所学校录取是否公平公正?

  另外,如果考生不知道自己的名次排位,怎么能进行合理的志愿填报,因为在当下的高考志愿填报中,名次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志愿填报依据。

  就像这次,周冬雨是考154分,还是考286分,对于其本人是否能被大学录取至关重要,而对于其他考生和社会公众来说,也想知道她被大学录取是否是公平、公正的——如果她只有154分,分数远低于录取分数而被录取,这是明显的不公平;而如果她考了286分,高于学校录取线被录取,这就会打消大家对其的质疑。由此可见,知道考生的分数,这是公众知情权的需要,也才能让公众有条件实施监督权。

  其实,把应试教育的问题归为公布考试成绩和排位,这是严重的本末倒置。造成基础教育存在严重应试教育倾向的,不是考试,也不是考试成绩,而是怎样考试,以及这样的考试成绩派什么用场。我国现在实行一次集中考试、考试考察学生学科知识掌握情况、这次考试成绩是大学选拔录用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才是造成大家关注高考、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到准备一次高考之中(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进行准备)的根源,要扭转这种应试教育倾向,必须打破一次集中考试、并以这次考试成绩进行集中录取的考试招生体系。

  对于这一点,我国政府教育部门不是不清楚,在去年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中,已经明确提到,“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然而,推行这样的改革,一个明白无误的事实是,必须把目前集中在政府部门手中的考试权、招生权、配置权全部交出来,考试权交给社会专业机构,招生自主权交给高校,选择权交给每个考生。而问题是,政府部门并不愿意把这些权力交出来。

  这就是我国高考制度始终难以改革的原因,也是政府部门把很多力气使用在禁止炒作状元、禁止公布分数、排名,却不在改革的关键环节上下功夫的原因。而对于不推进改革,政府部门的一个理由是,目前的高考制度,是最不坏的制度,推进多次考试、多次选择的高考改革,可能会带来不公平。这种理由很打动人心,但进一步追问,是权力有制衡可保障公平,还是权力集中可保障公平?政府部门为何明知不公平却不想办法通过信息公开等方式消除?却没有答案。

  评价一种做法是否有正确,有进步意义,基本的标准是,受教育者权益是否得到保障和维护,公权力机关的权力是否受到制约,如果公权力机关的权力进一步扩大,而受教育者的权益受损,这就是错误的、退步的。以此观察不公布高考成绩、排名的做法,会很自然得到判断。有了这种基本的权力和权利意识,才能推进正常的改革,而不是陷入改革的迷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