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与交流 >>正文

违规招聘事件频发 专家称"编制"成稀缺资源

文章来源: 检察日报   发布者:市委教育工委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2日 09:48:39

    变相卖编制卖掉的不止是政府公信力

  廉政专家认为违规招聘事件频发凸显了编制管理的深层次问题

  “本科一批二批5万元,本科三批6万元,专科8万元。”这是河北省柏乡县对最近拟招录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按照不同学历,要求他们交纳的“公益赞助”金额。这条消息曝光后,不少人质疑此举是变相出卖编制。对于“卖”编制的质疑,当地有关负责人予以否认。

  2月11日,新华社报道了这一事件的最新消息。报道称,柏乡县委、县政府对柏乡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事业单位招聘中擅自收费一事作出严肃处理,给予该局局长、事件主要责任人兰彦广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该局副局长李建奎行政记过处分。违规收取的53名考生的291万元已如数退回。

  最近几年,违规招聘事件经常见诸报端,中组部和人力社保部2011年先后两次发文要求严查公开招聘违规事件,但仍然没有遏制住此类事件的发生。2月12日,河南省廉政评价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杨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行政或事业单位招聘过程中,一些单位擅自增加名目,以达到让特定人被招聘或者敛财的目的。这类事件的频频发生,凸显了编制管理的深层次问题。”

  编制是一种稀缺的公共资源

  “哥挑的不是粪,是事业编制。”这句话在2010年成了网上最热的流行语之一。当时,山东省济南市城肥清运管理二处拟招聘5名有事业编制的掏粪工,结果有391名大学生应聘。有专家表示,事业编制除了工资较高外,更为重要的诱惑还在于其超高的职业稳定性以及超低的淘汰率。

  武汉大学廉政研究中心研究员黄红平告诉记者:“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对于许多人而言,事业单位是理想的去处,获得事业单位编制就意味着拥有了衣食无忧的‘铁饭碗’。这就为人事管理领域的权力寻租提供了生存空间与条件。”

  虽然柏乡县招聘事件在最短的时间里有了处理结果,但不容置疑的是,该县“卖”编制事件再次给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敲响了警钟。胡杨表示,我国当前还没有一部机构编制方面的正式法律。虽然各级政府出台了相应的编制管理办法,但对机构编制管理的内容、原则、责任等规定不够明确具体,缺乏可操作性,这些都为编制管理腐败提供了机会。

  以编制换资金的做法涉嫌滥用公权力

  胡杨认为,由于编制管理的法制化程度较低,一些单位出现了挪编、挤编、空编、混编、错编等乱象,在这些乱象背后可能隐藏着某些腐败。

  有网友表示,如果求职赞助的背后是编制“变现”,那么实际上就是把代表国家招聘的权力变现,以填满个别小集体的腰包。以编制换资金的做法,已经涉嫌滥用公权力,是一种严重透支政府信用的行为。黄红平认为,类似于柏乡县变相卖编制的行为,不仅会透支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公信力,而且会扰乱正常的人事管理秩序,为吏治腐败推波助澜。正如有网友所言,在柏乡县招聘事件中,大多数人通过考试后都乖乖掏了钱。这既说明当地政府部门摸准了这些人的心思,也反映了一些人对腐败的忍受程度。

  相较于去年的“萝卜招聘”事件,尽管变相卖编制在腐败的生成机理、表现形态和直接危害等方面有所差异,但两者作为人事管理领域的腐败现象,都从本质上反映出当前人事编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黄红平认为,从类似事件发生的内在逻辑看,人事管理领域特别是基层人事招考的随意性和非规范性是此类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从外在环境看,监管的缺位、过于宽松的环境甚至腐败亚文化的渗透是类似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建议将基层的人事招考权上提一级

  受访专家表示,一般来说,省级及省级以上的单位在人事招考中很少出问题,绝大多数人事管理领域的腐败产生于县乡事业编制人员招录工作中。因此,要遏制“编制腐败”,应尽快研究和制定国家编制法,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行政和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胡杨指出,还要建立编制管理的考核审计和问责制度,将编制管理纳入干部考核审计和审查范围,加大编制管理责任追究力度,以及对“编制腐败”的惩治力度。

  鉴于基层人事招考的非规范性,为保证招聘管理工作在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轨道上运行,黄红平认为,在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和强化制度执行的基础上,当前最为主要的改进措施,是要将人事招考权,特别是基层事业编制人员招考与录取工作的权限,由省市一级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部门收回。根据人岗匹配的原则,分类安排规范标准的招录考试,严格执行招录规定,做好监督与管理工作。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胡杨指出,要治理编制管理领域的腐败,归根结底还是要加大编制管理信息的公开力度,建立健全编制管理和监督的社会参与机制,依靠社会参与和监督来预防“编制腐败”的发生。另外,对发现的违反编制管理的腐败案件要进行严肃查处,决不姑息,通过树立反面典型,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