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与交流 >>正文

为青春与梦想摆渡 记2011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者:市委教育工委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18日 16:50:17

  编者按

  他们很平凡,就是生活在身边的老师、同事、朋友。他们会与你一样刷微博,上人人,用微信,聊QQ,了解你的点滴细节,理解你的青春无畏。他们的名字叫辅导员。在大学生成长最灿烂的时光里,他们是一群默默的摆渡人,为梦想摆渡,为青春摆渡。

  4月27日,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中国教育报共同主办的“2011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江苏大学举行,10名辅导员作为全国近11万名专职辅导员的优秀代表,与师生们分享辅导员岗位上的故事与感触。

  育人无声

  刘海涵,一个普通的名字,在长春大学500名聋人学生的世界里,这个名字就是一个爱的符号。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大厅里,三名聋生在舞台上对着刘海涵喊出:“妈妈!我爱你!”无声世界里,她曾为了能够了解学生心理困惑、解决思想问题而发奋学习手语,从手语中的“文盲”到与学生无障碍交流,再到被学生们唤为“妈妈”,刘海涵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知心朋友和领路人。她以春风化雨般的关爱和热情,铺就着残疾青年大学生的成才之路。

  作为一名聋人学生辅导员,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黄珏用“手语”这种独特的方式,诠释着她特殊的爱的教育。能跑能跳、充满青春活力的她,成了聋生眼中一位无微不至的“好妈妈”:当同学半夜生病,是“黄妈妈”带他去医院;当同学流连网吧,是“黄妈妈”去网吧寻找并领回宿舍;当同学就业遇到困难,又是“黄妈妈”联系用人单位到学校招聘,并将聋生送到用人单位面试……她用耐心与智慧为残疾人大学生打造出一片美好的天空。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师生的眼中,董霖是一个特别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坚信“人人有机会成为榜样”的辅导员。她放弃了保送攻读硕士的机会,将心底的那份爱奉献给学生。她坚持“精神引领,典型引路”的理念,推动学院“榜样库”建设,截至目前已经汇集了主题教育、科技创新、志愿服务、西部支教、社会实践和自强不息等6大类31位典型人物。擅长培育典型的董霖也成了典型,“我想做一辈子辅导员,我坚信会因为学生,永远都是年轻的模样。”

  教育的真谛是真诚而无私的爱。作为一名辅导员,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次仁央宗始终战斗在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第一线,下寝室、下班级,和同学们谈心,不厌其烦地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学校学生基本上都来自农牧区,她毫不犹豫地从每月工资里拿出400元帮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和孤儿。“学生无小事,也许在我们看来是一件小事,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也许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她不仅走到了学生的队伍中,更走进了莘莘学子的心中。

  在蒙古语中,“塔拉”是“草原”的意思,“乌苏”是“溪水”的意思。内蒙古农业大学专职辅导员韩瑞平,放弃了北京的优厚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把如水平淡的辅导员工作做得高尚而执着。他为患有髋关节脱臼的塔娜同学垫付2万元手术费、发动师生捐款12万元。他率先在全校范围内建立学生电子信息管理系统、BBS论坛和短信平台。他像对待自己的兄妹一样爱护每一位学生,他诠释了一名根系“塔拉”、爱如“乌苏”的辅导员的人生价值。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