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与交流 >>正文

从“北大学子帖”说“成功”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者:市委教育工委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9日 17:56:17

  

        “爸爸,对不起!我北大毕业,但没能挣大钱、当大官!”近日,一名北大应届硕士毕业生发帖称,自己找到一份月薪8000元的工作,惹得家人不满。该帖一发,引起北大学生以及网友的共鸣——有学生跟帖说,父母认为“北大毕业年薪至少得有几十万才行吧”;还有学生说,“我家里认为北大毕业的应该去当市长、省长”……名校毕业生的苦恼,引发我们对于“成功”的思考。

        从小到大努力学习为了什么?考上一所好大学。考进名校为了什么?是为了将来找一份好工作?什么样的工作算是好工作?挣钱多,或是地位高,权力大——许多父母循着这样的思路培养孩子,给孩子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许多学生也循着这样的思路,小学、中学、大学一路走来,人生目标“清晰”却又单一。当家长、学生、乃至社会将“求学”与“致富”紧密挂起钩来,倘若北大毕业生没能当大官、挣大钱,家长及乡邻便觉得“不值”。因此也不难理解,当年“北大才子卖猪肉”,为何会在社会上引发一片哗然。

        名牌大学、高学历,代表个人在学业方面的成功,但不一定与高薪、高职位挂钩。名校学生就业时,毕业学校固然是一块重量级“砝码”,同时还受到当时整体经济形势、就业环境和机遇、自身性格等诸多方面影响,不一定能“一步到位”踏上理想的工作岗位,达到满意的生活状态。如果名校毕业生不仅有着学业方面的聪明才智,还善于不断调整目标,找对自己的位置,锲而不舍努力,那么还是很有可能实现自身理想的。就拿那位卖猪肉的北大才子来说,在卖猪肉的同时还潜心研究市场,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开出了近百家猪肉连锁店,营业额达2亿,可以说在这个行当里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对于“成功”要放眼长远——教育的成功不在于把孩子送进名校,也不在于把名校学生进而培养成职场状元,而在于能把名校生和非名校生,同样培养成人生路上自信的奔跑者。

        对于“成功”本身的定义,我们也有必要深入一步探究。每到高考发榜时,总有媒体热炒热捧状元;也总有媒体拿出调查报告说,“这二三十年来的高考状元中,鲜有各领域的领军人物,大多湮没无闻”,所以当上状元又如何?这样的争论,显得对优秀、成功、平凡等概念理解得过于狭隘。什么是成功?今年复旦大学毕业典礼上,校长致辞引用了一位毕业生的一段话:“如今的社会总显得有那么一些功利,社会逼迫着你去赚钱、升值,做一个成功的人。然而所谓的成功背后有多少人具有真正的快乐?有多少人对失落、悲伤的人怀有怜悯?有多少人懂得去爱别人?有多少人到老年的时候能够对自己的一生所做过的选择问心无愧?”

        名校并不是财富和地位的“摇篮”,其培养的人才应怀有理想之心、社会责任,拥有广阔视野、批判思维,同时养成宽容、尊重、公正的心态;不做高高在上的批评者,要做勇于担当责任、解决问题的实践者和创造者。这样的人即便默默无闻,即便没有挣大钱当大官,也是值得我们尊重的成功者。 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