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与交流 >>正文

访西城外国语学校校长尉小珑:“爱 阳光 幸福”的使者

文章来源:新华教育   发布者:市委教育工委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31日 17:21:03

 

尉小珑:“爱 阳光 幸福”的使者

——专访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校长尉小珑

学校高三学生成人仪式上讲话

在高三毕业典礼上为学生颁发毕业证书

在首都名校校长队伍中,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简称西外)的尉小珑无疑是一位非常独特的校长。他的善良和智慧、幽默与诙谐,常常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愉悦的体验,让人如浴春风。尉小珑兴趣广泛,爱读书,通音乐,好摄影,会舞蹈,学过中医,扎过针灸。他还有许多“绝活”,无论是精彩纷呈的魔术、惟妙惟肖的模仿秀,还是超凡脱俗的京剧反串、传神到位的哑剧,或是亦真亦幻的口技表演,都能手到擒来,每次亮相定能博来满堂喝彩。

2001年9月,担任校长两年之后,尉小珑提出了“和谐·发展”的核心理念,并把“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作为指导思想,逐步演化为学校文化的核心。随后,尉小珑着力构建以“爱、阳光、幸福”为内容的主导文化,以“五大阳光法则”即“微笑、感激、享受、选择、美丽”为中心的人文文化,形成了外语教育、教育科研、多媒体信息技术、科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五大办学特色。

集中国传统文化气质和西方文化修养于一身,尉小珑倡导大世界心态和积极主动的“场效应”,营造独特的育人氛围,引导全体师生把构建文化的过程变为追求知识、真理和幸福的过程。高瞻远瞩的文化视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文化功力,使他能够不失时机地把握住机遇和挑战,把“二八开”理论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归纳梳理出近200个由全校师生、家长共同创造和丰富的教育理念,汇集成西外的“思想库”,成为学校师生精神家园的宝贵财富,创造了在基础教育界享有盛誉的“西城外国语学校现象”。

德者本也 道法自然

      《大学》开篇的前四句就讲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又称“德者本也”。其意思是说,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显然,这是校长之为校长之本。

      在尉小珑看来,做人之根本在于德,做事之根本在于道。无论是做校长,做班主任,还是做一名老师,或者是家庭成员中的某一个角色,是“形”的具体体现。那么,“意”或者“道”是什么呢?就是要好好活着,活得快乐一点,活得幸福指数高一点。上升到第二层面,就是由于我的存在,让别人的生活更快乐一点,更幸福一点。

      在某种意义上讲,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对尉小珑产生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从二年级开始,就什么教材都不学习了,连字都认不全,但却给了他充足的时间去读书,也养成了他善于思考的习惯。

      “我的出身说不上书香门第,但父母都是读书人。在学校没别的事干了,我就偷偷去看书,看的第一本书是《克雷诺夫寓言》。因为,当时学校的一位管理员说,这本书是列宁肯定过的。然后,开始看屠格涅夫、巴尔扎克、左拉、德莱赛、司汤达等写的书。第二个时期,读鲁迅、赵树理的书,看抗日战争的故事书。第三个时期,看阿加德克里斯蒂、福尔摩斯的书。再后来,就变成纪实文学,看这个传记,那个传记。”

      “我读书受益匪浅,但支离破碎。你说记住了什么,什么都没记住。吸取了什么呢,什么都吸收了。《猎人笔记》的内容是什么?《红与黑》讲的是什么?我现在连故事都讲不全了,但给我留下了很多沉淀下来东西。”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显然,尉小珑的青少年时代就做到了“读万卷书”。工作以后,场合的变化,尉小珑有了丰富的实践,他称自己接触到的很多高人为“福帮”,给了他很多启发和帮助,可以说实现了“行万里路”。

      另一个方面,也形成了与人为善和乐观阳光的个性。由于家庭出身的问题,他不敢乱说乱动,同伴之间聊天基本上没话说。“但这也有好的一面,让我经常思考一些问题,内心世界逐渐丰富起来。我的家庭教育我,要善良,要做好人,不做坏事,并影响到我对生活的追求。父亲喜欢京剧反串,会变魔术,那会儿被抄家时仅仅剩下两件东西,后来发展到两个小箱子,我经常和两三个同学一道上工厂,下农村,到学校演出。父亲对我的影响除了熬夜的习惯有点麻烦外,其他方面都是很好的。”

      十二岁时,尉小珑学中医,学针灸,甚至还救过人的命。高二的时候,还学过兽医。后来,创作表演口技小品《八月的乡村》,模仿十几种动物的声音,也模仿过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讲话,还到公园门口向别人学过剪影。在学习乐器上没条件,就五毛钱买个笛子,到河里去弄个芦苇杆,自己制作笛膜。他还喜欢游泳、滑冰、画画、打乒乓球。在做主抓德育工作的副校长时,到各个班级参加联欢会,就给孩子们跳舞,你给他放十种不同的音乐,他就可以跳出十种不同的舞姿来。

      “这些事情你能做吗?起初,你会觉得很难,看着别人做,感觉自己学不来,但你自己真正做了,就会发现,其实很容易,也都能做到。”

      少年时代就失去父爱,无疑是人生的重大缺憾,但父亲的“无”在尉小珑的心田里却也植下了“有”的种子。尉小珑后来的“爱、阳光、幸福”即是这一福田里孕育出来的善果。

      其实,小学之后到20岁之前,尉小珑沉默寡言,实在不怎么阳光,但父母的爱一直佑护着他的心灵,使他一直行走在向善的路上。直到后来做了老师,他用了13个大本,记录了很多东西,哪些教学语言特别精道,哪些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哪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哪些让学生有所收获等等。同样的一些话,他要寻找信息差,引发学生的需求和交流欲望。就这样,他把自己的课堂搞得生动活泼,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

      从此,尉小珑的性格变了,变得阳光起来,语言幽默风趣,总是出乎意料。在他身上,爱、阳光、快乐的“意”和教师角色的“形”终于得到大一统,他的生活和事业也逐步迎来了阳光灿烂的日子。

      尉小珑的平易近人,表里如一,早已得到西城外国语学校干部教师的公认。下到四岁的小孩,上至八十岁的老太太,他都能与他们交流,这显然不是装出来的。他的平民情结很深,有时候会送给学校的工人一盒茶,也会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带上吃的东西去看望学校的临时工。

      这源于尉小珑对人的尊重。在很小的时候,哥哥就告诉他,“人是平等的”,这句话对他影响很深。工作后到美国学习,他所接触到的理念,又加深了他的民主平等观念。无论是接待领导,还是和老师们在一起,尉小珑都一样会尊重他们。

      “我内心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去做。我可以不说,但我说出去的都是实话。但西方文化有一种说法叫作white lie(白色谎言),即善意的谎言。比如说一个人得了癌症,你说他没希望了,一句话毁人啊,你得给他希望。倡导阳光文化,就不能搞阴暗,你种鲜花又种杂草那就没劲了。我在学校搞阳光文化,在家里也同样搞阳光文化。”

      尉小珑的家庭很和谐,他的爱人这辈子也笑的很多。他的老岳母也身受感染,电视在那演着,老人家看到自己女婿的即兴表演就不看电视了。有时候,夫妻之间有了小冲突,他就会在第二天给夫人发个信息,表示歉意。更多的时候,会搞一点小浪漫,比如提前在花店预订好五十朵玫瑰花,尽管自己在外地讲学,但夫人在生日时,却能够意外地收到鲜花。

      他常跟朋友讲:“有三件事坚决不能做。第一,违法的事不做;第二,超出自己能力的事不做;第三,天上掉馅饼的事不做。”这也是他决策做事的原则。

      “我行我素”的性格,使尉小珑不太注意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对外界的评价无论好坏,他都心存感激,并能从批评中获取智慧。他做事常有拖拉,为这曾经向一位大师请教:“我这么大人了,怎么还改不了呢?”大师回答说:“小珑,你要改了,就不是你了。”听到此,尉小珑释然。

      有时候,尉小珑会接受邀请,给区里的干部讲创新思维,到派出所给警员讲减压课,给上千人的特种部队作报告,一讲就是几个小时,听众一点也不觉得乏味。有时候,他还会给别的单位设计大礼堂的文化布置,为幼儿园的项目提供策划方案,在这些过程中,尉小珑都会有丰厚的收获。

      老子《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对生活的感悟、对思想的剖析,对前人经验的扬弃,对问题的思考,使尉小珑渐渐感悟到教育的“自然”本质,给师生带来快乐,成为“爱、阳光、幸福”的使者。

在国家大剧院指挥学校管乐团

和著名相声演员冯巩在一起

让我们荡起双桨

1999年7月,担任过几年德育副校长经历的尉小珑,从老校长手中接过校长的接力棒,肩上承担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首先确立了“稳定中求发展,继承中求创新”十二字工作方针,传承老校长提出的“做优秀的中国人”这一大气的理念,也十分认同“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同”的办学目标。

“当时,考虑到我们过去的一个情结,就是我们所有的积累和展示,从语言上、文化上、思想上讲,都是在借鉴人类智慧的基础上取得的。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稳定是工作的基础,发展是事业的需要,继承是理性的选择,创新是活力的源泉。有人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我们却把这‘三把火’落实在创新上,落实在实处。”

在全校大会上,尉小珑讲:“追风必抽风,追风准发疯。这不是强调不要创新,而是在冷静分析判断的基础上,选择哪些风应该跟,哪些是我们应该在风中寻找的风,要借东风,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去创造一种风头。”

“发展是客观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学校的需要,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需要。学校的发展,就好比是‘激流荡舟,不进则退’,就像人们坐在船上荡桨时的心情,搏击中有一种愉悦的感觉,还有团结合作的意识,大家要一起划船,努力向前,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尉小珑的一次专题讲话。他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有超凡的勇气,坚韧的毅力,进行不懈的努力;行船挥桨,要有科学的态度,正确的方法,过人的技巧,才能事半功倍;长河赛舟,更需齐心合力,精诚合作,减少内耗,离不开团队意识,离不开多方合作;碧波荡桨,身心愉悦,又是一件富含意义、颇有乐趣的事。”

尉小珑对“双桨”含义的解读,既有浪漫、积极的内涵,又符合西外轻灵、活泼、青春、向上、阳光的品质,传递出一种信息和期望。

“继承中求创新”指一方面要继承人类先进的文化、教育观点,吸纳几千年来对教育的论述。另一方面,要有所作为,有所创新。大部分是继承,还有一少部分是创新的成分。后来,明确描述为“二八开”理论。

十九世纪末,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一个定律,即在任何一种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巴莱多的这一发现后来在经济学界被誉为二八开定律。

广纳博采、善于学习的尉小珑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一定律,并把它结合自己的教学和管理的实践,创新出了教育上一个颇具特色的“尉氏二八开”理论,并贯穿于学校日常的工作之中。

他经常说:“做一名领导,同样需要‘二八开’理论指导,二开是上级赋予的权,八开是人格魅力、思想水平、哲学积淀、对问题的思考和思辨能力。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我们也遵循“二八开”理论,把八成放在内容的整合上,放在继承老前辈的优秀教育教学和管理成果上,二成用于创新方面。”

在西城外国语学校,有三个场合尉小珑是一定要登台讲话的。第一个场合,是学校的开学典礼,他在三分钟的时间给学生们一种阳光的感觉,让新来的学生感受到西城外国语学校的阳光文化,而不只是教育他们。

第二个场合,是学校的安全教育,因为生命重于一切,他想让孩子们树立“珍爱生命,保护自我”的观念。

第三个场合,是学校的读书节,尉小珑每年都有专题发言,他也会讲很多故事,还会讲到自己的读书经历,鼓励学生们立志读很多的书,丰厚自我,创造美好人生。

在工作风格上,他一方面很宽松很宽容,另一方面又极度“苛刻”。“我老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宽容的人。但有一次,看电视的时候有一个测试,我选了一个,等答案出来后,我自己都乐了,说‘你是一个对人非常苛刻的人’。仔细一反思,我想到了好多事,还真是挺苛刻的。比如在学校展室布置期间,十天我就回了两趟家,取个衣服,差不多半个月,有三天睡了一个小时,两天没睡,还有几天是睡了四、五个小时,就这么过来的。每一张照片、每一行文字、构图布局、人物和事件的选择等等合适不合适,几乎一个一个地过。有时候,设计公司制作完后,我全推翻,因为有瑕疵。这可能就是我的两面性吧。”

其实,尉小珑的幽默诙谐和善于思考的习惯,不仅让他不断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内涵,对于学校发展战略的制定显得高屋建瓴,而且在处理起学校的问题时,常常把矛盾消除于无形之中,并引发深层次的思考。

一天,两个年轻的男教师到校办公室找他。原来,他们要参加一个市级竞赛活动,而这个活动只给了一个名额,两个年轻人都想把这个获得荣誉的机会让给对方,怎么办呢?他们决定:“让校长说了算。”

尉小珑笑眯眯地端详了他们一会,然后慢条斯理地指着他们说:“难啊!一个是‘爱人’,一个是‘情人’,我难办呐!你们俩就看着办吧。”

两位年轻人笑着离去。晚上,这两位老师来电:“尉校长,我们决定了,让‘情人’参加这次活动吧。”

有一次,尉小珑听一个老师的课。在课上,老师为每位学生发了一个爱桃,让每位学生在上面写一句话,谈谈“我为什么要活着”,思考生命的意义。学生们写了很多东西,一分钟就写完了,贴了满满的一黑板。随后,老师一一解读起来。

这个问题一时难住了他:“尉小珑到底为什么活着呢?”苦思冥想了大半天,忽然,他想到了儒家文化所倡导的“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至”,只要你不断地施人以爱,赐人以福,你就会获得无尽的爱,体验到无尽的福。以前的那种朦朦胧胧的感觉立刻明朗起来:尉小珑活着就是为了别人更好地活着,就是为了“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让别人更加幸福!”

从尉小珑的人生经历也可以看出,“阳光心态,好好活着”,一直是他生活的主流人生观。在自我的生命追求中,他希望每一个人都活得好,这就引申出“和谐”的理念。为了创造和谐,需要进步,需要发展。由此,“和谐与发展”自然就成为西城外国语学校的核心理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