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域外传真 >>正文

鄂尔多斯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综述

文章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30日 10:24:35

  鄂尔多斯市地处晋、陕、宁、蒙四省区的交界地带,与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构成内蒙古最具活力的“金三角”。西、北、东三面被黄河环绕,南以长城为界,是秦晋文化与草原文化南北交融的“歌海舞乡”。全市辖7旗2区,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60万人,其中蒙古族17万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十一五”以来的这几年,是全市经济总量扩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一个时期。人均GDP从2006年的6645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19666美元,在3年内跨越了10000美元、14000美元两个大关,名列全国地级区域第1位,从世界银行划分富裕程度的标准看,已迈入中等富裕城市。2009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365.8亿元,实现日进1亿。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全市上下团结一致科学发展的艰辛付出,是实施“结构转型、创新强市”战略的喜悦收获,是以人为本、让更多民众分享改革和发展成果的体现。

  鄂尔多斯,凭借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取得的丰硕成果,成为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成功范例,并入选改革开放30年全国十八个典型地区之一。

  鄂尔多斯,坚持科学发展,深入实施“结构转型、创新强市”战略,成功化解金融危机的挑战和困扰,成为全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五个典型地区之一。

  鄂尔多斯,正以创先争优的新实践、新变化、新成果,激跃着科学发展的动人音符……

  把创先争优作为推动地区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

  鄂尔多斯强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能力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执行能力,把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作为创先争优的具体实践。

  牢牢抓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牢牢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把握重点,创新载体,不断深化创先争优目标任务,全面推进沿黄河经济带、现代煤化工优势特色产业、非煤产业等项目建设上规模上水平。

  坚持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深入实施“结构转型、创新强市”“统筹城乡、集约发展”两大战略、推进“三年大建设,三年大变样”统筹起来、融为一体,以发展凝聚人、激励人。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10亿元,增长18.2%;财政收入达到429.6亿元,增长52.9%;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9亿元,增长26.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68.9亿元,增长20.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4亿元,同比增长22.4%。

  突出抓好非煤产业发展。奇瑞汽车制造项目开工建设,宝风风电设备、精工特种汽车制造项目投入试生产,中兴汽车、华泰发动机、锦西化工压力容器等项目年底将投产。阿康中心物流基地,札萨克、大塔、棋盘井等物流园区全面推进,成吉思汗博物馆、秦直道等文化旅游项目顺利实施。新引进华夏、中信两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新开业4家村镇银行、1家证券交易所,已有74家小额贷款公司投入运营,成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2家。兴辉、旭辉、陶尔斯三家陶瓷企业建成生产线6条,在建34条。万捷公司PVC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塑料建材生产基。沿河铁路开工建设,沿黄一级公路年底实现主体完工。沿河百万只肉羊基地已建成大型肉羊养殖场15个,批复的42个养殖园区和8个养殖大户全部开工建设,新建设施农业1.4万亩。

  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煤炭资源二次整合和清洁生产全面铺开。全市91座产业升级煤矿中,已关闭9座,正在进行产业升级改造的67座。在建洗煤厂洗选能力9000万吨,预计到年底全市煤炭洗选能力将达到2.2亿吨,洗选率达到56.4%。煤化工项目建设快速推进,神华和伊泰煤制油项目实现满负荷生产,久泰100万吨甲醇和10万吨二甲醚、易高20万吨甲醇项目投入试生产,汇能20亿立方米煤制气、三维20万吨乙二醇、大唐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等项目开工建设。大路、树林召、独贵塔拉、蒙西、棋盘井、上海庙等工业园区,成为煤化工资源深加工产业的转型升级的新基地、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孵化基地。

  推动了城市中心区建设。城市中心区累计完成拆迁141万平方米,新开工建筑面积1875万平方米,新增和改造绿地面积6060万平方米。铁西二期、三期,阿镇北区、南区基础设施和地上建设大规模推进,康巴什北区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接近尾声,CBD区地下工程基本完成,康巴什与阿镇在城市建设上一体化推进。

  对于农村牧区来讲,重在解决农牧民观念更新和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生活方式等适应现代农牧业发展、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问题,切实把创先争优焕发出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地区发展的新优势。我们新落实现代农牧业基地55.3万亩,全市在建和建成的现代农牧业基地达到150万亩,沿黄河百万只肉羊基地和无定河肉牛基地加紧推进。累计投资35.9亿元在全市规划建设了18个农牧民转移居住小区,实施“四个一”配套工程,即为进城农牧民提供一套住房、找到一份工作、落实一份社保、发放一份补贴,确保农牧民移得出、留得住、能致富。

  把创先争优的新变化体现在了老百姓得实惠上

  鄂尔多斯坚持以增收富民为根本,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把创先争优的实际成效体现在富民惠民的具体实践中。

  不断拓宽老百姓的增收渠道。以增强农牧民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引导农牧民调整生产结构,转变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不断增加老百姓的政策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务工性收入拓宽老百姓的增收渠道。1-9月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34元,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8736.8元,分别增长12.2%和9.1%。

  解决了一批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实际问题,让群众时时处处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全面推进了12年免费教育,中小学校校舍安全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全市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22万元和8万元,新农合人均合作基金达到190元,报销封顶8-10万元。在国家普遍调整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连续三年为城镇企业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再增加100元生活补贴;城镇无业居民、农牧民养老保险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450元、260元。建设廉租住房3200套,发放租赁补贴资金1242万元;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35万平米、15033套;建设公共租赁住房14万平方米、2085套;筹集资金6.78亿元,在6个旗区、1.3万户农牧民、450个商业网点、954公里交通道路沿线,集中开展了以“改路、改水、改电、改厨、改厕、改圈”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工作。

  维护了群众正当利益,促进了社会和谐。全市把和谐稳定作为老百姓得实惠的基本点,让党组织、党员借助创先争优办大事、办实事,把老百姓的问题解决在家门口,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社会矛盾“大排查、大调解、大整治”专项行动,取得“三个100%、两个90%以上”的好成绩。中央交办的信访案件100%化解,自治区交办的信访案件100%化解,中央政法委和自治区政法委交办的涉法涉诉案件100%化解。全市列入台帐的社会矛盾和信访问题化解率91.3%,市里交办及旗区自行排查信访案件化解率93.7%……

  一项项民生工程、一件件惠民实事,让创先争优印在了老百姓的心窝里。

  以创先争优的基本要求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上水平

  鄂尔多斯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争创一流业绩,以创先争优的基本要求,作为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具体要求。

  为了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鄂尔多斯创新性提出具有地区特色的基层党建“73215”工作部署,即开展七项活动、抓好三个工程、构建两个格局、开好一个年会、健全五项制度。内容涵盖了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等方方面面,着重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解决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而部署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是中央创先争优活动的具体化。

  2010年5月4日,按照市委常委会的部署,又一场走出机关,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完善思路,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体现效果的科学发展创先争优调研活动在市党政领导班子中展开。整个大调研活动紧紧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等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共提交质量较高的调研报告17篇。调研结束后,市委先后召开8次会议,专题研究调研报告,共下发了6个会议纪要、7个政策性文件,进一步加大指导和推动工作的力度。

  推进创先争优,就要解决党的工作全覆盖和党的组织全覆盖的问题,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在实践中,全市积极探索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专业协会、龙头服务业等办法,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党建一体化进程。通过实施基层党员分级培训办法,提高了基层党员干部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能力。

  各级党委严格执行常委会研究党建工作制度,在抓发展、抓项目的同时,把党建工作作为富民强市的重要基石。截至目前,市委已召开6次专题会议研究基层党建工作。市委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旗区委书记会议,全面开展“双向述评”活动,党建工作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到位。

  继续深化党员干部“下基层、促转型、惠民生、抓党建、保稳定”活动,全市2700余名科级以上党员干部走出机关,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村居、深入群众开展“一对一”、“一帮一”专项整顿帮扶。目前已深入基层8673人次,党组织结对1358对,党员结对31252对,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0399件,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解决了一些地方和单位基层党建工作开展不力、班子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的问题,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基层干部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以创先争优的引领带动构建特色化党建新格局

  鄂尔多斯注重引领带动,把培育党建典型作为有效抓手,构建特色化创先争优格局。

  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创先争优,做创先争优的表率,既做组织领导者,又做实践先行者,解民忧、惠民生,给广大党员做榜样,带动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社会风气。

  全市对基层的许多闪光点、新经验进行挖掘、总结和提炼,打造更加体现本地特色、更加符合实际、更具推广价值的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推进工作。

  为解决全市农牧民群众观念更新和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生活方式等适应现代农牧业发展、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问题,全市在达拉特旗探索推行了“一统三化”党建工作新模式,实现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全覆盖。“一统三化”即在基层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支部管理区域化、党小组活动常态化、党员联系农牧民普遍化。就是把坚持基层党委的统一领导,与激发嘎查村党组织的活力有机结合,探索在嘎查村民小组、产业链、示范园区、行业协会(合作组织)、重大工程项目一线。按照党员数量或分布情况以及个人特长等下设若干党小组,一般以每5—15名党员设置1个党小组,每个党小组选举产生1名党小组组长,每1名党小组成员联系3—5户普通群众,同时每个党小组由1名苏木镇干部和1名党支部委员联系,建立健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的长效机制。推行“一统三化”党建工作新模式,让党员做主角,帮助群众解决发展项目难选择、资金难筹集、技术难掌握、产品难销售等突出问题,实现了一名党员带富一批群众;一个基地带动一项产业发展;一个党小组凝聚一方力量的目标。

  为不断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水平,推动创先争优活动继续深入。全市在部分旗区推行了“村企共建”模式,为化解企民、企地矛盾,推动农村党建和企业党建工作协同并进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特别是实行村委、企业负责人交叉任职的办法,实现了村企党建互帮互促,既加强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又赢得了企业负责人对党建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探索推行的“四位一体”党建工作新模式,即党委与决策层、监督层、经营层相互融合,共同推进企业发展。发挥了党组织在公司决策层、监督层和经营层中的重要作用,把组织优势体现到了助推企业科学发展上;三个层面对党委的反作用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企业党建工作的内涵,使党建工作在企业中的目标更加明确、效果更加务实。

  为了服务好快速推进的鄂尔多斯城市化建设,全市集中抓好“三有一化”,推动和谐社区建设。目前,全市172个社区全部实现了“一社区一支部(总支、党委)”的总目标。在激励保障上,全市社区干部报酬全部达到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每个社区活动经费标准平均达到了每年4万元。2010年全市社区活动阵地开工建设42处,同时以18个精品移民小区服务体系为重点,打造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综合配套的党建工作中心。

  为贯彻落实村民自治法,适应农村牧区变化新形势,全市在743个嘎查村普遍推开了以村民代表会议常设制为核心的“四权四制”运行机制。一是以“四权”体制框架依法科学配置村级组织权力。将所有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权都按照党支部履行决策组织权、村民(代表)会议履行决策表决权、村委会履行决策实施权、村民监督委员会履行决策监督权的体制框架进行依法科学配置,充分体现农牧民群众当家作主。二是以“四制”运行机制保障基层民主管理。将所有村级重大事项决策都按照决策启动机制、民主表决机制、组织实施机制、监督评议机制的运行模式进行民主管理,切实维护农牧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这一运行机制实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办事的有机统一,是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的创造性实践。

  随着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深入,全市普遍形成了“一旗一品”、“一地一特色”的良好局面。中央创先争优活动办公室确定了达拉特旗白泥井镇党委为全国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先进典型;东胜区被中组部确定为“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联系点”;准格尔旗的蒙绿有机农业开发公司被中组部确定为非公有制企业未建立党组织联系点;鄂前旗马鞍桥村远程教育学用典型已推荐给中组部远程办;乌审旗推行的“3+1”互助共建模式,对构建城乡统筹党建新格局作了有益尝试;鄂托克旗积极打造六条党建精品线路,形成了特色化“党建幸福长廊”品牌;杭锦旗“三抓三比三促进”学习论坛,探索出一条优化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新途径;伊金霍洛旗、康巴什新区基层党组织引领创办的“公益性劳务公司”,在服务群众、引领群众致富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

  这些党建创新做法和模式,在增强工作实效,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体现鄂尔多斯特色的创先争优新格局。

  乘创先争优东风,扬科学发展大旗。鄂尔多斯以高度的自觉、昂扬的精神、奋进的姿态投身到创先争优活动中来,坚实而有力的步伐继续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