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域外传真 >>正文

全国各地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综述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5日 14:18:11

 

    起步时,是妈妈拉着他们的手;摔倒时,是伙伴拉起他们的手;走进校园时,是老师拉住他们的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就像社会的一双大手,帮助孩子走好成长的每一步。

  党中央高度重视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吹响了号角。不久前,“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视讯会议”的隆重召开,见证了全国各地六年来辛勤耕耘的成果。那些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涌现出来的闪光的事迹、卓有成效的模式,宛若寒冬里璀然绽放的花朵,为未成年人教育工作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琅琅书声里飞出欢乐的歌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在河南省漯河市,这句名言成了城市风貌的真实写照。徘徊在漯河市的街头,不经意间,那些以经典名言为主题的宣传字画、标语就会映入你的眼帘。无论是中小学校、幼儿园,还是居民社区,随处可见“经典上墙”。每逢传统节日,漯河更是热闹非凡,各种以“经典”为内容的朗诵、演讲、歌舞、快板、小品、相声、情景剧,被学生搬上舞台。

    “经典诵读”已成为漯河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品牌”栏目。自2004年推广以来,“经典诵读”已基本覆盖全市所有的初中、小学和幼儿园。

    “孩子就像一块海绵,你灌输什么他就吸收什么。当你用纯洁的传统文化经典让海绵饱和后,其他不干净的东西也就难以侵入了。”漯河市委宣传部部长谢安顺介绍,“要循序渐进地引导经典诵读,把经典诵读活动落实在行动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不是短期内就能看到的,这需要一代人的成长来检验。”

    “没有围墙的课堂”探索新渠道

    江苏省苏州市蒋巷村的休闲农庄里,孩子们正兴致勃勃地种菜;在科技馆,孩子们体验着雷电的形成;在户外拓展基地,震耳欲聋的“加油”声中,学生们互相鼓励着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离开了教室,孩子们在蒋巷村找到了新的课堂。

    休闲农庄只是蒋巷基地的一部分。蒋巷基地是在江苏省和苏州市、常熟市的大力支持下,以自筹资金为主建设的。基地占地面积近千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6000多万元,依托“四园一基地”的新农村建设格局,让学生们进行文明村道德实践、农耕文化生活体验和户外拓展社会实践。

    像“蒋巷村”这样的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在江苏省已有14个。自2007年江苏省首次开创基地培训模式以来,本着以“专用设施齐全、200亩以上用地规模、一次接纳千名以上学生”的标准,先后在省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项经费中拨付1.5亿元引导资金,地方无偿划拨土地并配套10多亿元建设资金,在9个省辖市建设14个省级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几年来,全省已有70多万名中小学生走进基地,在这个“没有围墙的课堂”度过精彩快乐的校外实践生活。

    “我们的节日”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四川省成都市,提起“我们的节日”,很多孩子都会兴奋地告诉你,“那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刻!”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在四川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的精心策划下,这些传统节日,成为有歌有舞、有朗诵有表演、所有孩子齐参与的大联欢。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是“我们的节日——诗文诵读大赛”全省总决赛的场景。台上,选手的吟诵,声情并茂,情感充沛,引发了台下300多名观众的共鸣。

    参赛选手来自成都市各个中小学,传统节日对这些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但这些节日背后有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却是“我们的节日”最想告诉他们的。通过“我们的节日”诗歌朗诵比赛,孩子们可以更好地体味中华经典的生命内涵,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文明小博客”展示澄澈心灵

    “你开博了吗?”“今天你写博了吗?”成了福建省厦门市中小学生的流行语。“现在,我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不是QQ聊天,也不是上开心农场‘偷菜’,而是进入博客。我喜欢上博客的感觉。”厦门市嘉滨小学学生罗玉琳的一段博文,说出了不少“小博友”的心声。

    自2009年2月起,厦门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文明小博客”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健康上网、快乐写博,探索出一条运用网络媒体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如今,厦门市已有50多所中小学校、上万名中小学生开博、写博。

    时代在不断发展,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也在不断变化。网络、手机媒体等新兴的科技手段走进未成年人的生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正变得更为复杂。面对新挑战,各地以智慧、创意来开展工作,因势利导,开辟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新课堂,让孩子乐于接受教育,享受健康成长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