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域外传真 >>正文

广东省拟在2015年普及学前到高中阶段15年教育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6日 10:21:20

 

    指引广东未来五年发展的《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昨天依法提请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审查批准。

    纲要提出:广东希望在未来5年内率先成为最具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的世界级新经济区域。按照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到2015年约6.7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到2015年约6.6万元。到2015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提前五年实现比2000年翻两番目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显著进展,社会软实力显著提升,民生福祉显著改善,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日益完善。

    要达到这个目标,广东不得不在未来5年直面制约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即消费、出口、投资三大需求的严重失衡。广东正在实行“双转移”战略,借此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正如专家分析,未来5年,广东的产业转型升级要实现大成效,而真正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估计要8~10年,广东未来的经济增长方式将是靠技术进步、自主创新、提高附加值来实现。

    记者注意到,“十二五”规划的指标体系,包括结构调整、民生福祉、资源环境三个方面共33个指标。其中,结构调整设9项指标,主要突出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民生福祉方面设14项指标,主要突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资源环境方面设10项指标,主要突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

    这33个主要指标的设置都努力体现“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要求。

    据悉,目前,省政府正在积极开展幸福广东指标体系的研究制定工作,计划7月份发布。为此,纲要同时要求,各级政府要制定建设幸福广东的指标体系和规划实施评价标准,并转化成约束性指标,分解到年度进行督促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各级政府领导班子调整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

    1

    创新型广东

    率先建成全国自主创新示范省

    初步建成亚太地区重要区域创新中心

    建设100个左右省部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

    到2015年,率先建成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成效显著的全国自主创新示范省,初步建成亚太地区重要的区域创新中心。

    实施深化产学研合作行动计划,建设100个左右省部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能力项目落户广东,加快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质检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深入实施并不断完善引进领军人才和创新型科研团队计划,引进1000名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大力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到2015年,从事科技活动人数超过80万人。

    2

    现代产业体系

    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基地

    做强广深整车基地,推进佛山汽车基地建设

    重点建设惠州大亚湾等四大石化基地

    推进现代化服务业大发展。到2015年,建成10个产值超千亿元现代服务业基地,形成10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60%。

    推进汽车产业自主化,做强广州、深圳汽车整车基地,推进佛山汽车基地建设,重点发展汽车关键零部件,延伸汽车产业链,建设以自主品牌和自有技术为主的、国内最重要的汽车产业集群和国际汽车产业基地,汽车产能超过330万辆,整车厂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超过80%。

    推进石化产业集聚化,重点建设湛江、惠州大亚湾、揭阳惠来和茂名四大石化基地,力争炼油能力达到一亿吨/年以上,乙烯能力达到400万吨/年。

    到2015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6%。

    大力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节能环保、太阳能光伏、核电装备、风电、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到2015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突破2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基地。

    3

    城镇化

    构建网络化城市发展战略格局

    开发完善城市慢行系统

    基本完成城市内化工厂钢铁厂高危企业搬迁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节点,构建以珠三角城市群为核心,以汕潮揭都市区、湛茂都市区和韶关都市区为重点,以沿海发展带和深(珠)穗———穗清韶城市功能拓展带为主轴的“一群、三区、六轴”的网络化城市发展战略格局。

    在大中城市大力发展大运量和常规地面公交,推进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开发和完善城市慢行系统。

    市市推进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改造,到2015年完成200条城中村改造,基本完成城市内化工厂、钢铁厂、高危企业搬迁。

    4

    珠三角一体化

    基本实现珠三角经济一体化

    年票互认、公交一卡通和电信资费同城化

    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治,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加快珠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以交通一体化为先导,以广佛同城化为示范,积极推进珠三角基础设施、城乡规划、产业布局、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基本建成珠三角城际轨道网络主架构、智能化电网、天然气主干管网和成品油输送管道,实现车辆通行费年票互认、公共交通一卡通和电信资费同城化;基本建立一体化水资源保护开发格局、信息化格局和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格局;实现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治,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市群空间布局明显优化,城乡发展融合互动;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到2015年,基本实现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

   5

    医疗

    七成以上居民建电子健康档案

    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工资福利待遇

    居民医保新农合住院报销比例超70%

    普及健康教育,70%以上城乡居民建电子健康档案。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全面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站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街道全覆盖。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改善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药卫生队伍建设,到2015年,每千人口全科医师数达到0.2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初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建设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到2015年,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以上,参保人数新增2000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范围内的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70%以上。

    6

    环保

    基本解决珠三角河涌污染问题

    地级以上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全年超95%

    珠三角建立完善垃圾分类收集系统

    加强水污染治理。到2015年,全省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5%以上,其中珠三角达到85%以上;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75%以上,基本解决珠三角河涌污染问题。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到2015年,全省地级以上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标准的天数占全年比例保持在95%以上。

    提高固体废物安全处理处置水平。在珠三角地区建立完善垃圾分类收集系统,并逐步向粤东西北地区推广。到2015年,全省各县均建成1座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其中珠三角地区达到85%以上;重点监管单位危险废物安全处理处置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

    7

    交通

    城轨交通网覆盖珠三角九市

    高铁贯通粤东西北地区

    县县通高速公路

    到2015年,城际轨道交通网覆盖珠三角九市,高速铁路贯通粤东西北地区,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

    到2015年,轨道交通里程达到5000公里(其中,城际轨道交通约70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6500公里;港口货物通过能力13亿吨;民用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达到1.2亿人次。

    8

    钱袋子

    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有效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珠三角各市最低工资标准超当地职工平均的40%

    建立健全包括各类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和广大农民工在内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劳动工资支付保障制度。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形成公正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完善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规则和监管机制,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探索最低工资标准与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挂钩的长效机制。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到2015年,珠三角各市的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当地职工平均的40%以上。

    9

    住房

    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180万套

    人均13平米以下低收入家庭住房基本得保障

    扩大普通商品房供给,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

    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面。通过新建、改建、政府购置、租赁等方式增加保障性住房房源。重点发展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使之成为保障性住房供给的主渠道。“十二五”期间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180万套,到2015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3平方米以下低收入家庭住房基本得到保障。

    加大省级财政对欠发达地区廉租房投入,通过财政预算、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提取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总收入等方式筹集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营。

    增加居住用地供应总量,有效扩大普通商品住房供给。落实差别化的土地、金融、税收等房地产政策,合理引导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

    10

    上学

    普及学前到高中阶段15年教育

    探索实施农民工子女免费义务教育

    打造我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

    大力促进珠三角市域、其他地区县(市、区)域的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以农村为重点加快教育设施建设,优化中小学布局,建设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和乡镇中心幼儿园,着力改善农村幼儿园、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探索实施农民工子女免费义务教育。到2015年,全省普及学前到高中阶段15年教育,各县(市、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达到85%以上。

    以建设省级职业教育基地和国家级技工教育示范基地为核心,打造我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到2015年,全省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300万人以上。

    重点建设1-2所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高水平大学,引进3-5所国际知名大学到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等城市合作举办高等教育机构,提升国际合作层次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