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域外传真 >>正文

李晓风:在教学中想法越来越深 到随心所欲游刃有余

文章来源:新华教育   发布者:市委教育工委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27日 11:43:06

  新华网9月26日消息 北京市特级教师人大附中李晓风教授做客新华网,与网友就“学术是教学之本”这一话题展开互动交流。李晓风教授是北京市海淀区推出教育教学思想研讨会的首位中学名师,他被教育界评价为有着深厚教学功底的中学历史教育学家。以下为本次访谈精彩摘要。

   主持人:那您回想起来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书籍对您的改变是特别大的?

  李晓风:这个好像谈不上某一本特别的书籍,还是一本本地看。要说对我改变特别大,我觉得还是那个我没看懂的《鲁迅全集》,真不敢说看《鲁迅全集》有很大的改变,我真的是没怎么看懂,但是真的喜欢看,包括歪着看、斜着看我去看人家的注释。

  主持人:后来就上大学学的历史了?

  李晓风:对,北师大的历史系。

  主持人:当时有没有给自己定下什么目标?和历史有关系的。

  李晓风:我们这一代大学生都是文革后第二代大学生,都是1977、1978年这样的,我们这一代人也逐渐步入了退休年龄,但是我们这代人和现代人很不一样的就是特别珍惜学习时间,熬了十年才熬到了有大学可上,特别珍惜时间。当时的想法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一个专业方面的研究者和教学者。也就是说,比如我希望能够进入高等学校去教书。

  主持人:研究生?

  李晓风:对,读研究生,然后再在高校当一个教授。

  主持人:一个历史学家。

  李晓风:对,说得高一点就是历史学家,真的是有这样的想法。当时我一听分到人民大学我挺高兴的,然后到了人民大学就给我分到了附属中学,说实在的当时不愿意,因为不愿意所以一直没有放弃对专业方面的学习,整个在我从事教学的头十年,其实我都有这么一个想离开中学教学的想法。

  主持人:十年的时间都想离开?

  李晓风:对,但是我不想从事作官、行政方面的事情,我只有一个想法就是继续研究历史,但是这个比较难,因为毕了业以后在单位不允许再考研究生,当时不像现在说考就考了,所以也就没有办法,但是自己也是在继续进行研究,而且也出了一些成果。我写的一些学术论文的有些观点在现在大学教材当中还是可以看得到。

  也可能就是因为在学术方面能够比较有所研究,反而对教学起了很好的作用,假如我一开始就放弃了这方面的努力的话,也可能我在中学教学方面的成就就会差得多。

  主持人:那是什么让您能够安下心来在这个岗位上?

  李晓风:我想时间一年年过去了。

  主持人:您说得太实在了,这不光是时间的问题。

  李晓风:对,这是一个方面,再一个,我不经意间、不在意间就听到了学生对我的课的非常高的评价,我自己上课的时候真的没有想说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名师这类的,我按照我的理解来讲,但是学生非常爱听,评价也很高,不经意间名声就有了。这个事情也促使我想这个事情还是真的值得干的,不像我以前想象的、认为的他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主持人:就是您觉得在历史教学这块找到点儿门道了。

  李晓风:对,我能培养出一些有比较深厚的人文功底的学生,实际上比做学术研究的社会价值也不算差。另外当时北京市和海淀区的一些教研部门也逐渐开始找我做一些事情,这样的话也就有了更大的范围,也可以更加学术性,因为你给老师进行指导的话肯定讲的内容至少是大学以上的内容,老师都是大学毕业生。这也就逐渐发现有更多学术性的东西可以讲,也就是说我的追求也是有用武之地的,也是可以有发挥的地方的。

  主持人:也就是说您的教学风格就逐渐树立起来了呢?

  李晓风:对,说起来我的教学风格也非常简单,也没有什么可打造的,说白了就是掌握了比较扎实、比较多的专业学术问题和历史事实,讲课的时候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想怎么讲都行,不会讲坏了,因为经常有老师听我的课,很多老师都说上一年讲的和这一年讲得不一样,他说我上一年听完了下一年还想听。我每年讲课内容确实变化很多,我不是好像刻意写稿子怎么变,今年想到这里了这么讲,第二年又有别的想法了,当然这个想法是越来越深,不是越来越浅的,或者说是越来越适合于学生的需求了,也就是做到随心所欲、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