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域外传真 >>正文

李晓风:历史教学应体现爱国主义教育要跟事实相连接

文章来源:新华教育   发布者:市委教育工委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27日 15:41:55

    新华网9月26日消息 北京市特级教师人大附中李晓风教授做客新华网,与网友就“学术是教学之本”这一话题展开互动交流。李晓风教授是北京市海淀区推出教育教学思想研讨会的首位中学名师,他被教育界评价为有着深厚教学功底的中学历史教育学家。以下为本次访谈精彩摘要。

  主持人:这个思考的愉悦讲得太好了,大家分析您的课为什么抓人不是由于它的趣味性,而是刺激了他的思考。

  李晓风:对应该让他去想问题,不是说课本上说什么我就说什么,那学生就说了用你说吗?我看不就行了吗。但是课本上说的东西真的是这样吗?比如我举一个例子,我们都知道北京猿人是中国人祖先,如果你问他北京猿人是不是中国人祖先?你这一个问题就能把他问住,怎么还能有不是祖先的说法呢?其实学术界对这是有争议的,比如北京猿人之前20年的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猿人生理上的差异非常巨大,超过黑人、白人、黄种人之间的差异,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差异应该越变越大,而不是越变越小,不能说20万年前的的差异很大现在越变越小了?那就说明他们可能是灭绝了的一支猿类,而我们现在这些人的祖先可能是后来的,基本上认为都是非洲出来的,可能是第二批从非洲出来的。但是我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学术问题,没有定论可能感兴趣可以查资料,你们可以甚至立志研究这些问题,这些他们就开始思考问题了,而且思考问题是很有意思的。

  主持人:是这样的,我听了以后我都会很感兴趣,学生有一个蠢蠢欲动的就是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我知道。

  李晓风:对,如果你用另外的方式讲他对书本上的东西更理解或者是更深入了。

  主持人:您认为课改不能过度强调方法?

  李晓风:这个是对的,但是不能太过度,或者也应该分专业,比如历史是由大量事件构成,也许知识上更重要,所以我认为学科上不能一刀切。

  主持人:网友也问到新课改当中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也想请您谈谈历史教学中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李晓风:这个东西我觉得也应该适可而止,首先我觉得历史应该是一个科学,科学有它的体系,有它的内在的东西,而我们有时候态度这个东西不能不提,但是提多了有可能冲击科学性,有可能我们因为某种情感太强了就修改史实去了,这种东西改革开放之前是做过的。我们的教学应该体现爱国主义教育,应该让学生有一种正义的观念和思想,但同时这个东西又不能灌输,又不能强加给学生,而且还一定要跟事实相连接,我们不能修改事实去解决这个问题。

  西方人讲社会科学,他们觉得有一个非常难的问题就是价值中立,就是研究者怎么能够做到价值中立,我们现在不太提价值中立的问题,以前我们是强调阶级性之类的,这种话现在我们不说了,但是我们现在价值中立的说法我们也不太常见,因为这个价值中立的说法可能还有一些别的东西在里面,咱们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但是我们强调要爱国、爱社会主义等等,这些也是我们教学的任务,在这些任务方面当然谈不上价值中立,但是一定要让学生们掌握史实,而且这个史实不能是经过人刻意剪裁修改的史实,必须是真实的东西,只有真实的东西才能真正说明问题,剪裁修改完了以后相当于撒谎。

  态度、情感、价值观需要,但是不能把它强调过分了,尤其不能去牺牲科学性来迎合某一个问题,这是不能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