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域外传真 >>正文

孝顺父母不光是钱的事

文章来源:新华网   发布者:市委教育工委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9日 19:31:28

8090后每天忙着处理很多事情,学业、工作、家庭和爱情,哪件事都是不能草率对付和敷衍了之的大事,但在孝敬父母的问题上却成了能往后放或找人替代的小事。如今,充裕的物质生活与完善的养老保障已经让老年人不再为金钱犯愁,儿女在精神层面的赡养意识恰恰成了父母最渴望得到的财富。当你忙于工作不能和父母见面时的一次电话,出差远行前和父母的一声告别,都已经成了父母的期待和渴望。

     “过不了就离” 成儿女劝架口头禅

      矛盾在何处都会存在,家也不例外,有时父母在争执时很希望子女能够说上几句贴心的话为两人的矛盾降温,但子女有时却退居事外,一句不冷不热的话更会让父母感到失落。

      张女士年近60岁了,年轻时和丈夫关系不是很好,两人经常因为琐事争吵,每次争吵时,女儿多是躲在自己的屋里,关上房门,不予理睬,无论吵得多凶,女儿都只是专注于自己的事情,有时还会像个陌生人一样在旁边静静“观战”。张女士有时特想和女儿唠唠心中的不满,但女儿却说:“吵什么吵,关我屁事,我不管,过不了就离婚呗!”这让张女士如冷水浇头般十分寒心。

      张女士也想过离婚,但考虑到自己年纪越来越大,身边需要有个伴儿,想找女儿在他们中间调停一下,缓解一下冷战的局面,毕竟闺女也出嫁有了孩子,能理解女人的不易了,没想到女儿冰冷地扔下三个字“我不管”后起身就走。女儿一副冷漠的表情深深刺痛了张女士的心,她悲伤无助地看着女儿离开的背影默默伤心,怎么也想不通养育了二十多年的女儿为什么如此冷漠。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某天,张女士得知女儿被诊断出体内长了一个肿瘤,需要赶快做手术切除掉,而且要支付3万元的治疗费用。张女士心急如焚,二话不说拿出自己积蓄多年的养老钱,给女儿垫付了手术费用,并日夜陪伴在女儿病床前,直到女儿身体恢复。张女士感慨,“我这么疼她,可她连一句说和的话都不愿意帮我,实在令人伤心”。

      工作太忙负担太重 找保姆替自己尽孝成常态

      很多事业稍有成就的80后经常被工作上的各种安排挤占了休息时间,对于父母的照顾更是显得力不从心,昂贵的礼物再多也不能填满老人空虚寂寞的心,有时父母需要的是子女陪在身边说说话。

      家住南开区的赵老师已经退休好多年了,因为身体不好,学校返聘好几次都被他婉言谢绝了,老伴患中风多年,最近又被查出心脏病,这让赵老师很是苦闷。儿子赵凯年轻有为,自己经营着一家广告公司,每天都忙于各种谈判和应酬,就连赵老师想见他都要提前预约,平日里老两口很少见到儿子,但只要儿子来,他都是大包小包地提了很多东西,可赵老师对那些价格不菲的高档品一点都不感兴趣。倒是每次赵凯陪赵老师夫妇聊个半天,能让他们很高兴,很满足,甚至有时赵凯的几个问候电话,听筒里都能传来老人愉快的声音。现在,老伴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赵老师十分希望儿子能多来陪陪自己和老伴,沟通之后,赵凯为难地跟赵老师说,“爸,不是我不愿意过来照顾您和妈,我实在是没时间,公司的事情很多,而且都需要我亲自处理。把工作撇了不是个事儿,爸要不咱请个保姆来,我掏钱!”赵老师听完儿子的一席话,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很不是个滋味。想埋怨儿子眼里只有工作,可想想儿子也是无奈,自己要是发了牢骚倒像是不明事理。现在,每天保姆都把饭做好端来,衣服洗得干干净净,但赵老师总觉得心里还是少了些什么,空落落的。巧用苦肉计 撒娇哄人逗父母开心

      百善孝为先。提到孝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表达方式也各有不同。现如今,很多80后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向父母传达着一种孝文化,同时也在行动中报答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白领陈小姐从小在父母的关爱中长大,很多事情父母都会依着她,但陈小姐并没有被娇惯出小姐脾气,反而对父母十分孝敬。陈父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平时老伴劝说他吃药检查,他从来不听,聪明的陈小姐知道爸爸特别疼爱自己,最看不得自己心情不好便想用“苦肉计”劝劝父亲。一次,陈小姐撞见爸爸正在偷偷喝甜饮料,刚要制止,但想到平日里妈妈制止他从来不听,立刻心生一计,大声哭了起来。陈父被女儿的举动吓了一跳,立刻扔了手中的饮料,陈小姐抽泣着告诉陈父,她看着父亲不爱惜身体十分难过。从此,陈父果真再也没有沾一点甜食,饮食也变得规律健康了,身体也越来越好。除了平日给爸爸准备出糖尿病人专用食物之外,陈小姐还会主动为妈妈寻找生活的乐趣——化妆与保养。陈母年轻时非常漂亮,在女儿陈小姐的指导下,现在会描画眼线、会正确使用保健品,甚至有时还主动和女儿讨论保养秘笈,宛如一对亲姐俩。早已嫁做人妇的陈小姐每逢春节,从来没和丈夫因为去谁家过年面红耳赤过,因为小夫妻两家都会去,无论多晚,都不忘了照顾到两家父母的心情,用陈小姐自己的话讲,我和老公辛苦点没关系,只要老人们开心我们就开心!

      专家观点

      爹妈别把目光都盯在孩子身上

      谈到老年父母的精神赡养问题,社会学研究员郝麦收表示,在现今独生子女家庭的条件下,由子女直接承担物质和精神养老责任的亲子制度需要改变,建议两代人要从双向依赖的亲子关系制度中走出来,建立双向自立的亲子关系制度。

      “我国的亲子精神关系,不该再是单向索取的情感关系,而应成为双向自立的互相慰问和勉励的关系。父母要在思想、感情、精神上支持和鼓励子女;子女也要在精神上关爱父母、慰藉父母、鼓励父母、帮助父母。这种互动应该是时代的产物。子女还要支持父母继续实现社会化,在社会参与中充实和丰富父母的爱情、友情、乡情、国情,使父母走出狭隘的亲子感情世界,融进积极健康的社会实践和整个的人类生活。这就是新型的双向慰勉亲子精神关系的无穷魅力和价值力量。”郝教授这样说。

     每天一个电话也叫孝顺

      中国家庭父母在精神赡养方面的需要,以及需要没有满足时的烦恼、苦闷,都相对高于欧美国家。这背后,既与中国家庭培养的孩子抱怨指数较高、精神赡养的质量不高有关,也与父母自身分离焦虑过高有关。很多中国父母不论孩子长到多大,内心期望孩子依然能够围绕在自己身边,这一点从情感上可以理解,但从心理发展角度来说是不现实也不合理的。

      对此,心理咨询师赵励君分析认为,孩子长大后,父母要随着时间推移,进行自我心理调节,逐渐学会从心理上接受孩子远离自己。 “父母应该学会把自己的价值感来源、被需要感来源,从养育孩子这一点,扩展到其它点上。多安排一些新的具有成长性的学习内容,或是培养一些休闲爱好,多参与社团、社区活动。从子女的角度,应该帮助父母扩展快乐来源。有条件当然首先是孩子多看望父母,但是这一点在目前确实具有客观难度,如果子女没时间多跑,就多打电话,教会父母发短信。有条件的情况下,教父母学会上网,扩大老人接触社会、保持社会信息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