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域外传真 >>正文

追忆小学校长杨建一:他把学生看得比儿女还重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者:组宣部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6日 17:16:14

 

  他把学生看得比儿女还重

  ——追忆湖南新化县北渡中心小学校长杨建一

  2月20日,阴雨,路滑,天冷。记者再次来到湖南省新化县上梅镇北渡中心小学。

  杨建一校长牺牲已经一个多月了,学校还没开学,周围的老百姓也还在过着春节。听说记者采访英雄校长,师生们、家长们、亲友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向我们讲述着英雄校长的故事。

  短短200米,是英雄和普通人的距离

  今年1月15日13点50分,北渡中心小学,全校293名学生都在上课,三年级学生是体育课。

  此时,杨建一正在教学楼二楼换水龙头——早两天的冰冻,学校的水龙头又被冻坏了。学校其他11名教师,有的在教室上课,有的在办公室备课,一切如常。

  突然,楼下篮球场传来一阵惊叫:“杀人啦,救命啊!”女体育教师卿芳的呼叫声最响。杨建一探头一看,一个学生倒在篮球架下的血泊中,其他学生乱成一团,一个青年男子混在学生中。扔下手中的活,杨建一飞奔下楼。正在三楼备课的青年教师王铁文、奉晓辉等也闻声跑下。

  青年男子见状,拉开学校铁门的门栓,夺路而逃。杨建一看了一眼受伤的学生王振宇,紧追出门。

  出门,左转,一小截水泥路后,是泥泞的菜园小路,杨建一紧追不舍。最多200米,在一块白菜地里,赤手空拳的杨建一毫不犹豫,奋不顾身扑上去,一把抱住挥舞着凶器的歹徒。凶残的歹徒像疯了一样,手持凶器朝杨建一的头部、胸部一顿猛刺,鲜血顿时染红了杨建一全身。歹徒还想跑,杨建一仍不放手,两人扭打着,从土坎上滚落到下面的白菜地中。

  “当时,我正在屋里,从门口望去,菜地里有个人在朝另一个人头部猛打。我赶紧跑过去,大喊一声,行凶男子撒腿就跑。”住在附近的村民罗松柏说,走近菜地时,杨建一还微弱地叫了一声救命。随后,陆续赶到的人看到,杨建一满脸是血,蓝白相间的保暖衬衣全是大片的血斑,但沾满泥土的左手仍然紧握……

  说起当时的情景,所有的目击者无不眼圈发红。“为什么要追?明知道歹徒手中有刀!”“完全可以报警,或者叫几个人一起追啊!”人们惋惜地议论。“但是我知道,如果时间倒流,他还是会追的。”杨建一30多年的老朋友田海平说。“为什么?没有为什么!我们校长从来不会想那么多,他的心里只有学生!”学校特岗教师姜海燕悲愤地说。

  与杨建一共事25年、北渡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吴卫平说:“他当时肯定只想着一定要把凶手抓到!平时一些小事他都不放过,现在有人在学校杀人,他哪里肯放过!他本来就不爱说话,这个时候他心里的焦急、急切、抓住歹徒的强烈愿望可想而知。所以,他并没有边跑边喊,而是去追歹徒,他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一个念头——抓住歹徒!”

  30年来,他把学生看作是生命的全部

  同事们太了解自己的校长了。“对待学生,他看得比儿女还重。”杨建一的老朋友、北渡中学校长邹伯亮说。参加工作32年来,杨建一在4所小学工作过,都是较偏远的农村小学。多年来,为学生补习、垫学费,给学生求医送药、买饭送衣服等,杨建一不知做过多少。在杨建一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有两个记录学生情况的本子,一本贫困生,一本留守儿童。“近300名学生,他个个喊得出名字。学生家的情况,他也个个熟悉。”邹伯亮说。

  在同事眼中,杨建一就是这样一个人——话不多,走路比较缓慢,十分温和,但却把学生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杨建一的日记中写着这样一段话:“教育是我事业的全部,学生是我生命的全部。为了教育事业,我无怨无悔;为了孩子的成长,我在所不惜。”30多年来,杨建一用行动和生命践行了这段话。

  教师杨艳云告诉记者,她就是靠杨建一的资助才没有辍学的,才能成为今天北渡中学一名骨干教师。不仅是杨艳云,在北渡中心小学读过书的很多学生都受到过杨建一的资助。坐在当年的教室里,29岁的刘雪梅告诉记者,读四年级时,她的母亲过世,她和姐弟都面临辍学,是杨建一帮他们垫了学费,并且一垫几年,共800多元,相当于杨建一几个月的工资。几年后,她打工赚了一些钱,到杨建一家还钱。杨建一坚辞不要,对她说:“你现在还不宽裕,以后再说。”一直到刘雪梅的孩子也成了杨建一的学生,一直到他牺牲,这笔钱刘雪梅也没机会还上。

  教师吴卫平告诉记者,学生王小华家里很困难,杨建一帮他垫付了学费。王小华的父亲答应一个月还给杨建一,可一个学期过去了也没还上。有一次,杨建一到一个学生家家访,王小华的父亲看见了,很不好意思地对杨建一说:“我答应一个月还钱的,可现在也没还上,家里只有一只老母鸡,你抱走吧。”杨建一环视四周,只见王小华家家徒四壁。杨建一不仅没要他还学费,还将自己身上的20多块钱全部给了学生,而杨建一当时的月工资只有40多元。

  不停地为学生垫付学费,可自己孩子的学费每学期都要发愁。杨建一的儿子杨洪伟告诉记者,读初中的时候,自己的学费总是会迟交一些,看到别的同学都高高兴兴地拿到了新书,自己心里很不是滋味。后来才知道,每次开学前,父亲总是找叔叔婶婶借他的学费与生活费。“我实在想不出,以父亲的性格如何开口,父亲是一个不喜欢求人的人,找人借钱,那是多么尴尬与难受的事情!”

  2010年9月的一天,一名学生来到办公室,说玩耍中四年级学生杨志新的脖子被同学小邹弄伤了。杨建一忙赶到现场并通知双方家长,得知小邹是留守儿童,家境非常贫困,80多岁的爷爷奶奶拿不出一分钱。杨建一安慰焦急无助的邹爷爷,转身从家里拿出5000元,对杨志新的父亲说:“钱我先垫上,以后等学生保险和农村医保报账后再给我,救治孩子要紧。”“他看待学生胜过自己的孩子。”杨志新的父亲感动地说。

  对于学生的安全,杨建一时刻放在心头。袁奶奶在校门口开了个小卖部,杨建一时不时地要过来“检查”一下,提醒一定要进品质可靠的货物,确保食品安全,因为孩子们自己不会识别。学校的大门原来是栅栏式的,一些卖垃圾食品的小贩经常来到校门口兜售垃圾食品。2010年3月,杨建一专门做了一块铁板,把校门的下半部分封了起来。从此,兜售垃圾食品的小贩子再也没有了。

  这就是英雄和普通人的区别。

  不是科班出身,参加工作时已经27岁了,杨建一对这个职业满怀感情:“教育是我事业的全部。”他还在北渡中心小学校门口亲手撰写了对联:满腔热血舌种笔耕浇灌满园花朵,一片真情言传身教育成一代栋梁。

  初中毕业的杨建一非常好学。记者在杨建一的家和办公室里看到,到处都是业务书籍,家里的23个备课本,更是整整齐齐。“他后来读了中师,课上得非常好。”田海平说,杨建一备课认真,上课严谨,学生没有听懂,他就留学生补习。学生全部回家后,他才静下心来改作业,每天100多份,没有一份是马虎的。

  2006年9月任校长后,杨建一更是最早一个到校,最迟一个离开。没有课的时候,杨建一也会在学校四处转。记者采访时看到,在他办公室的书柜里,最醒目处放着钳子、扳手、钢锯等工具,因为工作前他是一个不错的泥水匠,这些工具用得得心应手,是学校的“勤杂工”、“维修工”。学校的花草树木、门窗屋瓦,各种日常维修都是他亲自动手;水管、国旗的基座乃至水泥操场,也都是他和同事们建的。省下来的钱,全用在教学上,别的学校给优秀教师的奖励只有200元,但北渡中心小学却有400元。

  在学校三年级教室,教师康牡荣指着后门钉着的木条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杨校长亲自修好的,还有窗户上的玻璃,有的是两块拼在一起的,也是杨校长亲自换的。康牡荣还告诉记者,2012年下半年,学校教学楼南面要装玻璃,整整100块,杨校长一个人进城买来玻璃,一块一块地搬到三楼仓库,之后又一块一块地划好装上。

  学校以前一直用井水,操场旁边一口20米深的井,是全校师生的水源。这口井秋冬时有几个月干涸,只在春夏才有水。每个枯水的冬天,杨建一都要下到井里淘土;丰水季节,他则时常替女教师们从井里打水。考虑到这终非长久之计,他又自己发拱、砌砖,在教学楼旁边砌了一个蓄水池,并安装了水龙头,每天用抽水机把蓄水池灌满。就这样,师生们用上了不是自来水的“自来水”。

  1999年寒假的一天傍晚,学校教学楼屋顶突然着火,当时身为教导主任的杨建一正在家里吃晚饭。他马上放下饭碗,顺手拎了一个水桶直奔学校。赶到校园时火势已经很大,而且还在不断地向外蔓延,水也很难泼上屋顶。怎么办?杨建一二话没说,第一个爬上屋顶,掀开屋瓦,抽掉底下的椽皮,用这种方法成功地阻止了火势蔓延。事后,77岁的老母亲心有余悸地埋怨儿子:万一烧死了怎么办啊!万一摔死了怎么办啊!你不考虑自己,也得想想我啊!但让老母亲没想到的是,14年后,儿子再一次采取了不顾生死的行为。

  “杨校长把学校当成家一样来经营,把老师也视作自己的家人。”几乎每个教师都这样说。2009年,奉晓辉来校报到,杨建一一直等他到晚上9点多;王赛华家在外地,杨建一安排好她的宿舍,还特意陪她走了半个小时的路,告诉她到哪里坐公交车,又从自家的菜地里拿很多菜给她;康牡荣来校后按惯例要上公开课,从未上过讲台又不是师范类毕业生的她,急得半夜打电话给杨建一,杨建一将自己搜集到的优秀教学视频送给她,还在一旁讲解点评。

  近几年,学校新分来的青年教师康牡荣、姜海燕、奉晓辉、曾湘红等,节假日吃饭不方便。杨建一家离学校只有几百米,就把他们请到家里吃饭,让青年教师们享受到家的温暖。“在学校,杨校长就像大家庭的一家之主。”姜海燕说,出事那天,杨建一又是最早一个来到学校,打开门窗,打扫院子,收拾办公室。天气寒冷,他还给教师们劈柴,生好了5个火炉子,让他们一上班就能烤上火。

  杨建一还在学校日志里写道:“姜海燕老师上午去中心学校参加网管员培训。”这是他留下的最后笔迹。(记者 李伦娥 阳锡叶)

  

  



  “教育是我事业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