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域外传真 >>正文

“铁人校长”扎根山区办起一所“特殊学校”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者:组宣部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6日 10:04:18

  雷锋式的好校长刘海

  见到刘海时,他躺在电白县人民医院的病房里。病魔让这位正值壮年的校长显得虚弱,很难将他与曾经那个像战士一般黝黑强壮的“铁人校长”联系在一起。从教33年,刘海在基层教育一线辛勤耕耘,厚德办校,留下了无数感人肺腑的故事,他自己也得到“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

  电白县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位于该县旦场镇,信号不通,交通不便,被包围在成片荔枝林里的它几乎与世隔绝。刘海就是这里的校长。办校十二年,基地的一砖一瓦都掺着刘海的血汗。十二载默默地拓荒、耕耘,正当基地蒸蒸日上的时候,他却病倒在工作岗位上。

  勤俭节约的铁人校长

  2001年,电白县教育局有关同志找到电城中学校长刘海,希望他去松山创办一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校外教育基地。虽然要离开刚有起色的事业,抛下妻儿,到偏僻山区创办一所特殊学校,但刘海没有犹豫。他的妻子陈小玲告诉记者,“服从,是我们全家人的一贯作风”。

  初到松山的一切都透出现实的沉重:两排简陋的瓦房,一幢二层的荒废教学楼,周围杂草齐腰,荆棘丛生,除了一条黄泥路,连村庄都看不到,肚子饿了,找一个店铺买点吃的都找不到。

  比起生活的艰难,创业的困难和压力更大。按预期接纳学生的计划,维修校舍、建房以及购买生活用品,首期至少要投入80万元。但县教育局只能拿出10万元。刘海选择亲自动手,领着从中小学里抽调来当教官的7名退伍安置军人,当起了泥水匠、搬运工。

  参与过基地建设的严义来教官告诉记者,一块块100多斤重的大石头,当时大家咬着牙搬了十几天。而在劳作间隙,几个大男人又围坐到一起,研究军训内容、培训计划。三个多月起早摸黑拼命地干活终于让军训教育任务如期开始。

  为了融入基地初期军训军队式的工作生活,刘海把头发剪成了一个标准的军人头,穿着跟教官一样的训练服,在烈日下检查教学,从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变成了一个皮肤黝黑的“军人”。

  德育为先以身作则

  “百善孝为先”,刘海为基地设计了多门特殊的课程。比如感悟生日这节课,每个学生被要求在腹部绑上一只8斤重的沙袋当“孕妇”,沙袋里面再放着一只鲜鸡蛋,再让学生绑着沙袋上下楼梯,拖地板,体验做孕妇妈妈的艰辛。

  基地老师程金兴说告诉记者,非典时期基地没有学生,校长和教官们也不闲着,用竹枝在基地行知园搭建了一个的迷宫。迷宫门口张挂着标语,“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林荫小道旁边,放着不同重量的柴担,让城市里来的学生去试担。

  2007年,基地争取到项目拨款10万元,打算建一个无土栽培温室。刘海找广州农科所的朋友帮忙规划,一听才这么点经费,朋友笑刘海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但刘海不死心,缠着要他先画设计图,然后跟他分析哪些材料可以用本地现成材料替换,哪些工作可以由基地职工完成,哪些植物可以自己培栽。最后,700平方米的无土栽培温室没有超10万元就建成了。就这样,基地先后建成了防震减灾教育馆、廉政文化教育馆、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各种主题教育场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官和工作人员们无悔地跟着刘海,十一年来没有一个人因为待遇差工资低而申请调离。

  放弃高薪外聘而留在基地的校医陈观娣回忆说,2007年的一天晚上,有一位患了肾结石的女生,在进行了一天的训练后突然左腹绞痛被送往医院救治。在看病的过程中,刘海每隔20分钟就打一次电话询问病情。当陈观娣护送学生回到基地时已是凌晨3点,刘海还亮着办公室的灯,等她们回来。陈观娣讲道:“这里太多东西让我感动,校长不走,我就不走,除非他不要我干。” (文/记者任朝亮 实习生杨洁 通讯员粤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