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域外传真 >>正文

从耍酷到真酷——一位法国教师的汉语研究路

文章来源:新华网   发布者:组宣部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7日 10:03:58

   新华网北京4月20日电(记者 符晓波 苑苏文)让法国人葛妮没有想到的是,上世纪70年代自己为了“耍酷”而学习的中文,30年后却让她在中国真的“很酷”。

      作为对外汉语的“洋专家”,葛妮略有得意地介绍自己,“在法国我是中文老师,而在中国我又是法语老师。”

      精通中文和法语的葛妮现定居北京。但她常常需要往返于中法两国,给中国学生讲授法语的同时,还为法国中文老师进行培训。随着中法两国间学习彼此语言人数的增加,葛妮格外受欢迎。

      “在法国,很多中学都开设了中文课程,学习中文的中学生有两万多人。”葛妮说。

      回想自己初学中文的上世纪70年代,葛妮觉得中国今非昔比。“那个时候法国没有人学中文,大家都在学习英语和西班牙语。”

      “学了中文,便逐渐爱上了中国。”深邃博大的中国文化像磁铁一样吸引了葛妮。令她觉得幸运的是,逐渐开放的中国给了她学以致用的机会。上世纪90年代,她踏上中国土地,开始专注于中法语言教学的研究。

      葛妮亲历了中文从曾经的“冷门”变得“吃香”,她自己也从中受益。“中国的开放给了我机会,而如今中国的经济发展将带给世界更多机会。”葛妮说。

      十几年来,她的学生越来越多,这让她深切感受到,中国成就了她对中法语言教学的理想,而现在,她正用自己的力量承载着更多人的梦想。葛妮说,近些年,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外国人将中国看成一个充满机会的国家,她总能听到年轻人说“必须去中国,那里机会更多”。

      “对于那些怀揣梦想的年轻人,语言是桥梁。”葛妮很荣幸自己成为那个必不可少的“搭桥人”。同时,她也坦言,人们基于对机会的渴望来到中国,却对中国文化缺少了解。

      一次为法国技术工人做翻译的经历令葛妮印像深刻。她发现,那些第一次到中国的外国人因为文化生活方面的差异,对中国人产生很多误解,而在合作中出现不快。

      “合作基于理解。”从那一起,葛妮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有了新认识,“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消除中法文化上的分歧和误解。因为只有了解中国,才能融入中国。”

      中国正在发展成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家。“中国接纳了很多外国人,而中国人如今也有更多机会走出去。这是中国与世界接轨、让世界了解中国最好时机。”

      抛开教育事业的大理想,葛妮说,自己的中国梦和中国人一样:关心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她说:“因为我生活在这里,这些与我息息相关。”